荆门报恩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 
湖北荆门报恩寺

 

    地理位置

  龙山报恩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钟祥郢中镇东约0.5公里的龙山上

  寺院简介

  龙山报恩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钟祥郢中镇东约0.5公里的龙山上,始建于唐朝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1300多年。

  寺院历史

  据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唐志淳撰书碑文《龙山重建白乳高僧塔记》记载:龙山报恩寺唐僖宗广明时(公元880年)叫弥勒院,明洪武前后改称报恩寺。明洪武二十三年大臣曹国公李景隆镇守安陆州(今郢中)时题寺院所在山为龙山,故“龙山报恩寺”因此得名。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为纪念一高僧,在该寺院西建一“白乳高僧塔”。据民国钟祥县志记载:“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帮人敬礼,累土为浮图弥勒院。”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将土塔改建圆形实心,高48尺,广30尺的砖石塔,塔内藏古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颗,相达师舍利二十颗,碧峰师灵骨一枚。在其后几百年间,寺塔相衬,雄一郡,“龙山晓钟”、“白塔穿云”,独得郢中三台十八景中的两大景观。

  唐末院毁,宋朝开宝二年(公元969年),郢中乡人吴福舍基创建新院。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重建龙山报恩寺。据寺僧传承,重建的龙山报恩寺由山门和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弥勒殿·吕祖阁等五个主殿,享殿、哈殿、地藏殿三个辅殿组成,均采用琉璃瓦房结构,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殿内供奉着大小不等、神态各异的佛菩萨近百尊,另有一吨重大铜钟一口。至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钦差大臣严嵩,亲笔重写了“龙山报恩寺”五个大字,印刻在寺院山门上方方砖上。

  清朝末年,时任钟祥知府张履春因其祖父就教于寺内地藏殿,不忍看寺院年久失修而破乱荒芜,发起重建龙山报恩寺,使之得到全面修整。修整后的龙山报恩寺是钟祥地区比较知名的寺院,先后有宗广、广净、化山、化峰等高僧在此住持。

  1939年,日军占领钟祥,一时僧人纷纷逃离,龙山报恩寺也被日军拆毁,仅存一座白乳高僧塔(建国后曾称文峰塔)。1997年由居士任能贵、尹兴琴等人牵头,从当阳玉泉寺请来出家人释宽祥、释宽镜,开始筹备龙山报恩寺的重建工作。2000年5月经钟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临时佛教活动场所。2002年,修建了大雄宝殿,随后又投资修建了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念佛堂、客堂、斋堂、讲经堂、僧客寮综合楼、“聚福塔”和天王殿。

  龙山报恩寺内常住僧人7人,居士18人,定期举办佛事活动。

湖北荆门报恩寺

湖北荆门报恩寺

  寺院格局

  唐末院毁,宋朝开宝二年(公元969年),郢中乡人吴福舍基创建新院。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重建龙山报恩寺。据寺僧传承,重建的龙山报恩寺由山门和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弥勒殿·吕祖阁等五个主殿,享殿、哈殿、地藏殿三个辅殿组成,均采用琉璃瓦房结构,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殿内供奉着大小不等、神态各异的佛菩萨近百尊,另有一吨重大铜钟一口。至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钦差大臣严嵩,亲笔重写了“龙山报恩寺”五个大字,印刻在寺院山门上方方砖上。

  寺院景观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为纪念一高僧,在该寺院西建一“白乳高僧塔”。据民国钟祥县志记载:“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帮人敬礼,累土为浮图弥勒院。”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将土塔改建圆形实心,高48尺,广30尺的砖石塔,塔内藏古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颗,相达师舍利二十颗,碧峰师灵骨一枚。在其后几百年间,寺塔相衬,雄一郡,“龙山晓钟”、“白塔穿云”,独得郢中三台十八景中的两大景观。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