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县县志——黄土山院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旧《滦县志》记载,清凉山,距县城六十余里,群峰攒簇,有延古寺,旁二井,水流成溪,又有罗汉洞,勒佛叙十,中有黄土山院,其巅有三宵宫….-。这里所记载的黄土山院,其实就在磕头山罗汉洞下的一片山坡上。因为墙垣和屋舍全部毁坏,始建年代巳不可考。根

  据现存遗址来看,当年的黄土山院大约有五间房,坐北朝南,占地一亩左右,是一所幽静神秘的道教寺院。

  黄土山院背靠磕头山,面朝幽深峡谷,上部有罗汉洞石崖、鹞子翻身、马棚等险峻深邃的石洞,下临幽谷深溪清泉,左前方的山头上悬挂着金鸽子泪泉水,右前方则有一座犹如护法罗汉一样的山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静静地从山上爬到山下的小井峪村,将佛道的超脱与人间的世俗悄悄地联系起来.遥想当年,黄土山院的道士读罢经卷,掩上寺门,手持佛尘,踽踽独行到山庄,或化缘求斋,或讲经传道,或攘灾驱邪,山庄里的百姓,有时也三五成群,迤逦进入道院,或进香许愿,或布施求善,将满腔的希望和理想寄托在这空谷道院,解脱现实的饥寒困苦。那里的黄土山院仿佛就是百姓的天堂,道士就是穷苦人家的救世主,人们爬山越岭进入道院希望送走灾难,找回幸福。一时,空谷道院香烟缭绕,钟鸣鼓响,十分热闹。如今仍高高悬挂在山崖上的精雕细刻的罗汉群像不正是穷苦百姓血汗的结晶吗?那一锤锤,一钎钎,雕刻的每一个线条都凝聚着穷苦百姓的心血,凝聚着他们的希望与幻想,记录着我们的祖先奋斗的历史!

  传说,有一李姓富户,在山下相中了一块风水宝地,但黄土山院压住了宝地的灵气。于是,迫使道士搬家,拆毁了屋舍。从此,黄土山院变成了一堆瓦砾。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