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寺院:法门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皇家寺院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桓灵之世的法门寺位于西安与宝鸡之间的扶风县法门镇。遥想当年帝王的龙车凤辇西出长安,沿丝绸之路,经咸阳古道,长途跋涉到法门寺朝佛进香,其皇家气派该是何等辉煌!

  在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古代,法门寺既非独占名山,又非扼踞要津,却何以成为香火鼎盛的关中塔庙祖庭,至尊显赫的皇家御封寺院呢?

  没有名山古刹的奇松怪石为之增添神秘的宗教氛围,只有黄土高原的平实质朴为之衬托巍峨的皇家风范。走进法门寺,不仅走进暮鼓晨钟的佛教圣殿,而且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走进璀璨夺目的艺术宝库。

  法门寺西北8公里处的周原是西周建国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秦汉唐西通域外,南往巴蜀,此乃必经之地。3000年前,古公檀父率周部落“止于岐下”。以此为基,周武王克殷建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宗法为核心的周礼以及相关联的典章制度,是孔儒文化的发轫和滥觞,致使中国文化圣哲孔子由衷地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佛典记载,公元前272年,印度阿育王为在这里安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遂建塔成寺,至元魏王朝开示舍利800年间为华夏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公元554年,宇文觉遵从正统的周礼儒道,在“凤鸣之境,鹑首之郊”的岐阳之地建立北周政权。岐州牧拓拔育“广以坛殿,高其闭闳,度僧以资之”。法门寺(时名无忧王寺)迎来了历史上的初兴阶段。

  自武王灭商,经秦汉,到隋唐,法门寺地宫,形成佛教之最高法界。佛典认为,为世之则谓之法,众圣出入之通处为门,故云法门。曾任岐州牧的唐高祖李渊,立国建唐后,改称“无忧王寺”为“法门寺”。李唐王朝尊奉舍利,弘建地宫,旌表佛塔,修瑰琳宫24院,度僧尼2万众。中宗皇帝敕法门寺为“圣朝无忧王寺”,塔为“大圣真身宝塔”,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至此,关中塔庙祖庭法门寺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1987年4月3日,法门寺唐代地宫面世,出土陈列的数千件唐皇珍宝围绕佛指舍利,汇集了大唐盛世的辉煌,被社科界称为“佛教和唐代考古的总结性发掘”。

  地宫丝绸是唐代宫廷丝绸的集群性发现,囊括了唐代丝绸的所有种类。金光闪耀的金丝银绒上各种绚丽多姿的图案,使考古学家不敢相信这是公元七世纪的工艺品,特别是织金锦的发现,使该种工艺和考古年代提前了300多年。地宫青瓷都是由越窑专为宫廷烧造,庶民不得谮用的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言其青绿;“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水盛绿云”,言其清亮;而“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玉之响”,言其尊贵。地宫金银器质地精良,工艺精湛,器形宏大,配套齐全,代表了继彩陶、玉器和青铜器文明后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地宫茶具也被视为国宝级文物,折射出唐代茶文化的华美丰采。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开人类利用茶叶之先河。唐代茶道形式是日本茶道的母源……

  法门寺的历史、宗教、文化凝聚了一脉相承的民族之魂,闪射着举世瞩目的智慧之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