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海会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通往海会寺的山路上,仿佛看见唐宋以来的骚人墨客,骑着白马,倒提一壶浊酒,沿着九弯十八曲的羊肠古道,轻抚空谷松风,悠然自得地打马钓溪桥,在寺边的止泓亭里小憩。“闲亭载酒一凭临,坐对流泉兴易深”,听佛在法雨中抒情,钟声如路。“闲过招提玩物华,烟云万里思无涯”,那时间、那情景实在妙不可言,而我,无马也无酒,只有访胜寻幽、吊古兴叹的份儿。

  被誉为“淮西第三禅刹”的安徽太湖海会寺,位于“十八罗汉”的群山围抱之中,襟怀玉带河,背倚凤凰峰,白云深锁,灵秀天成。这里有佛殿三重,就着山势呈阶梯形分下中上三殿。在下殿与中殿毗壤的右侧,一株罗汉古松盘根错节于千年风雨沧桑,虬枝苍劲,树干之粗,三人合抱才行。曾在“文革”期间遭毁的中殿,1993年7月得以动工复建,建筑面积三百平米,系仿唐斗拱式木架结构。拾级而上,便到上殿,所悬匾额上“海会寺”三字,为赵朴初先生所题。进入殿内,现存有道光乙未年督河使者长白麟庆送的红漆木匾和浙江奉化县知县李式金的篆书对联,他们算是远道而来,与佛结缘。清“老佛爷”慈禧太后自然不甘落后,这儿也有她敕赐的“真如自在”匾,可惜她最终尚未领悟自在二字,倒是八国联军的大炮自在了。

  妙慧法师引我观看了寺中的“永久长明香灯碑记”,她还给我讲了白云、灵济、梅仙和杨公三个半祖师慈航众生的神奇妙法。据《蒿庵闲话》和《龙文鞭影》记载,白云禅师住持海会寺时,夜来枕上做得个偈语,准备谢赠提刑大人郭祥正,偈语乃是“上大人,邱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郭祥正,天下名士,却也是性情中人,自然笑纳了偈语,嗣后,这个偈语也就广为流传,连塾师启蒙开课,都要学童在字本上描红,只不过改“邱乙己”为“孔乙己”罢了,其余照旧。而读过私塾书的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这个典故竟然出自海会寺也就不足为怪了。

  走出寺门,绕院墙右行百余米,就是响水崖了。吕元曾游此题诗,“一琴流水意,长逐白云飞”,所描写的就是这响水崖瀑布,至于李白的“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这首诗不是写此响水崖,明花早有主了。

  响水崖瀑布高约百余米,三折入潭,清流湍激,喷珠溅玉,有时如香雪点衣,有时若晴雷滚空。攀崖缘木而上,谷风拂足,世事如过眼烟云,“以此观我心,澄源斯近本。”陡峭的青石岩和花岗岩中间有规则地横生着白垩石,宛如瀑布的腰带。响水崖突兀的石头千奇百态,如棋盘,如赛龟,如滑梯,如望郎女,如智慧老人额,不一而足。响水崖下的石滩上,宜亭宜桥,观山观水,而佛就在身边。

  海会寺里外的四水归堂、着衣亭、上菜园、篁园依然还在,传说还有两只能煮千人粥饭的神锅尚深陷在寺前的田底下,农人耕田时还能触响,哎呀呀,怎不刨出来呢?说不定锅里还躺着金元宝!可惜东山古境、仙人醉酒杯、水推彩石磨等胜景,随着年代变迁,仅现遗址而已。

  晨钟暮鼓,梵音绕梁。海会寺作为古代历史名刹,早就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列为省级重点寺庙保护单位。海会寺以其名胜绝景、香火袅绕、美丽传说,驰誉皖西南,令文人、游客、善男信女们纷至沓来——他(她)们各看各的海会寺。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