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禅师与龙泉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福建省长乐县莲花山,涧古松幽,映红掩绿,林壑苍翠,龙井清澈,座落在这里的千年古刹龙泉禅寺驰名中外,是百丈禅师的出家落发之地。

  龙泉寺原名西山寺,开山于六朝梁承圣三年(554)。百丈怀海禅师(720~814),福州长乐沙京人,俗姓王,名木尊,儿时随祖母到西山寺进香,指佛像问祖母:“此是何物?”祖母答是佛,木尊说:“看他与人无异,我将来亦要做佛。”成年后,木尊入西山寺侍奉慧照和尚。一日师令浣巾于井,木尊见青黄二龙戏井中,玩之迟归。师诘之,遂以钵探二龙戏于师前,师奇之,为剃度,令游方,临行嘱之:逢马则恭,逢丈则止。后怀海于江西洪州得法于马祖道一,为入室弟子,住洪州百丈山(今江西省奉新县)创立禅院,弘扬顿教,为一代禅宗巨匠,后世称百丈祖师。

  佛门古云:“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百丈禅师气魄雄伟,智慧卓绝,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佛教的制度,首先创立丛林规范,为禅门确定了一套最基本的制度和规章。《释门正统》载:“元和九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丛林规式,谓之清规”。丛林制度让禅宗僧众集体生产,共同修行,这对于禅宗在中华的隆盛,具有不可称量的重大意义。百丈首倡“农禅并举”,亲率徒众耕作。年至八十,徒众劝他休息,将他的用具藏匿起来,他因未参加劳动便拒食。他“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嘉言卓行,早已成为后世的光辉典范。

  百丈禅师得道后复归西山寺,咒立大石柱十六根(每根高六米,圆周二米,重约四吨半,今仍屹立于龙泉寺大雄宝殿),创建法堂,兴立道场,弘扬佛法,僧俗男女顶礼膜拜,盛况空前,法雨遍施八闽内外,民间至今流传着他的许多奇妙的传说,如龙井运木、石佛流米等。百丈禅师寂后,唐穆宗于长庆元年(821)谥“大智禅师”称号,于江西百丈山立塔曰“大宝胜轮”。不久,唐懿宗于咸通年间,赐名龙泉禅寺,当时殿宇壮观,香火旺盛,四众云集,宗风丕振,称龙泉大丛林。

  千年以来,龙泉寺兴废不一。十年浩劫以后,寺内一切荡然无存,丛阶荒草,唯有石柱参天。1983年,福州雪峰崇圣寺首座瑞淼法师,不忍千年名刹、祖师道场,长沦荒芜,乃进住龙泉发心兴复。党和政府大力落实宗教政策,爱国华侨鼎力相助,经数年努力,大雄宝殿、天王殿、百丈楼等均已落成。今日龙泉禅寺,佛殿壮丽,佛像庄严,佛日重晖,千年古寺又焕发出蓬勃生机,信众及游客络绎不绝。现在全寺僧众发广大心,志在重振百丈道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