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旧八景之一:里水金山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羊城旧八景之一:里水金山寺

  位于广州西北郊约20公里外的里水镇瑶头村对开,官窑水道江心的小金山岛上(又名灵洲岛),有座小金山寺,于1600前的东晋年间始建,原名普陀禅院。直至清末民初,禅院前方江景秀美,葱郁山林间,佛寺亭台楼塔隐隐若见,江中百舸争流,四乡信众接踵而来,乘船抵达的羊城香客络绎不绝。北宋时65岁的苏东坡曾两度游历该寺,留下千古诗作,“灵洲峰上普陀现,鹤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为苏东坡赞誉羊城的唯一诗作)。后改院为寺,元、清两代入选“羊城八景”,杨万里、伦文叙、康有为、孙中山、廖仲恺等历史名人到此登临,小金山寺被誉为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中最负盛名的遗产之一。可惜自清代以后仅剩残墙断瓦、丛生杂草……

  镇寺之宝“金藤”被盗

  大铜钟被窃不翼而飞“獭仔”徒手捕鱼王

  1938年底,抗战时至广州城陷后一个月左右,日军铁蹄即踏入西郊里水,开始驻兵筑炮楼。位处江心的小金山寺四面江水环绕,有如天然屏障,即被日军看中据为物资转运中心。架起机枪驱走了僧众和村民,在岛上驻军一中队,辟地扩建码头,周围江面亦被列为禁区,过往船艇一律只准全速航行通过,禁渔禁泊。寺内钟楼原有一“镇寺之宝”———金藤,据说此物虽非金属,仅两三拇指粗细,却能神奇吊起一具两三千斤重大铜钟,被僧众、香客和村民视为禅院至宝和神物,向来供奉和朝拜的香火极盛。日军进驻不久,村民传出消息,“金藤”不知何时已被人摘走了,那口大铜钟也被解下搁在原处地板上,个个无不惋惜心伤。

  大铜钟被窃不翼而飞

  1944年一天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江水陡涨,家家户户关门闭户。那具难以撼动的三千斤大铜钟,竟然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天亮时,日军张贴失窃告示,出动人马,到沿江瑶头和冯涌一带搜索,追查被盗铜钟,亦终无结果,不了了之。但民众认为是日寇惯用的贼喊捉贼伎俩,趁连番炸雷和暴雨巨响作掩护,以大锤敲碎千斤铜钟连夜盗走。铜材是日军战争后期急需的战略物资,四处疯狂搜刮。日据时代,广州市民买票进入电影院,都得先扔一块破铜烂铁落门口箩筐,方能入座。当年还有海口“五公祠”禅院的一个千斤大铜钟被日军盗运至广州,差点儿被运往日本本土。日军还在寺内长年圈养军马,吃喝拉撒,搞得佛门净地乌烟瘴气。长达七年的破坏糟蹋,小金山寺从此一蹶不振,即使到了抗战胜利,僧众零星回归,时局动荡,资金艰难和人气短缺,始终难撑大局。

  “獭仔”徒手捕鱼王

  金山寺清代属南海三江司,寺前江面俗名金溪,岛下石岩重叠,蟠曲深邃,适合鱼类生长,附近村民也素知有大量鱼群和龟鳖常年在此踞为鱼穴,但水情复杂,往往挂破渔网,故此少人问津。不过早年上游不远官窑镇某乡江边,有世代渔获为生名曰“獭仔”的一位捕鱼高手龙某,此人入水如履平地,潜水闭气能与鱼相持。乡人更佩服他善察鱼踪,专门潜水捕鱼,从来不靠网具,水下抓鱼有如水獭,手到擒来的绝活人人皆知。有一年上游连连阴雨天,獭仔天天到江边查看水情,早已觉察上游大鱼已有不少顺流而下,游至金溪一带,且聚居岛下岩穴之中。遂于一天深夜偕妻摇船悄悄驶入金溪,选择泊靠之处后,无声无息只身潜入水下岩洞徒手捕鱼。不久,果然擒获七八斤重以上大鱼十几尾,统统以一条渔索穿鳃,让船上妻子握紧一端,缓缓扯上船舱。但獭仔心犹不足,此番想要捉一条大“鱼王”出水。艺高人胆大,复又潜入洞穴搜捕,果然一番力搏后,以绳系住了巨鱼一条。方欲出穴,但谁知狡猾的巨鱼却横身挺直,塞紧狭窄洞口。眼看体力不支再难力搏,龙某心想此番多半难免葬身鱼腹,遂奋力伸出一柄短渔叉,刺伤巨鱼,终得脱险逃出生天。凫水登舟后,扯出了那条巨鱼竟达二三十斤重。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