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寺——釜托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首《宝隆寺》的七绝:寥寥古寺半遗基,游客经年断履綦。犹是齐梁旧堂殿,尘昏金像雨昏碑。虽然诗中透出的是宝隆寺破败凄凉香火稀少的景象,但从中,我们也了解了这个寺建于齐梁,虽然尘土复盖,却也曾经金碧辉煌。这座寺院就是现在的釜托寺。

  釜托寺,坐落在杭州西郊七十公里的余杭区百丈镇西北的釜托山中,和安吉县相邻。从清嘉庆《余杭县志》中知道,这座寺院于梁乾化2年(912)创建,原名宝隆寺,宋治平2年(1065)重修,改名宝严院,元末毁于兵,洪武初年重建,改名釜托寺。五百年沧桑,屋败墙塌,近年来募资重修一新。

  走进山岙拐了个弯,迎面一座白粉照壁突兀而出,白壁上书写着一篇文字,记载了釜托寺的历史和重建,落款是余杭耆老董务本老先生。从左拐是进寺的古老的山道,道畔的山坡上,一棵高耸人云的金钱松,十几棵二三人抱的参天柳杉遮云蔽日。从它们的铭牌上看,树龄都已四五百年了,大概还是洪武重建时种植的。可经过了四五百年的风霜雨雪,还是那么生机勃勃,给我的头一个感觉就是这座千多年的古寺的顽强生命力,不禁叫我肃然起敬。跨进山门,左侧就是天王殿,后面当然是大雄宝殿了。釜托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大殿的建筑风格迥异。硬山顶屋顶,两边是高耸的马头墙,虽然是前庑后廊,重檐复出,也不失高敞而恢宏。或许这就是釜托寺的建筑者特意创造的给人的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使人觉得佛与人原本是很近很近的。和尚们说的佛经不就是教人向善做好人的道理吗?“识心见性,自成佛道”,这就是说众生自己本来具有的真心就是佛,认识到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了。

  我抬头望着把釜托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四围群山,安静得只听见山风吹过林涛竹海发出的隐隐啸声,处身于这样的环境里,什么非份的欲念都会随风消失。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