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曹溪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安宁曹溪寺

  曹溪寺位于昆明所辖安宁市温泉镇,该寺系广东省曹溪宝林寺僧来云南传布“顿悟成佛”的禅宗教义时所建,故名曹溪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曹溪寺的大雄宝殿属宋代大理国时的建筑,其木质殿宇在全国实属罕见;殿内供奉的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圣像,又是国内少见的宋代造像。

  曹溪寺始建于唐朝,宋元时迭经修葺。明嘉靖二年(1523年)。僧人道路成得众人之助,使“祖灯重耀,法鼓再朗”。清康熙三年(1691)再次大修,方奠定今日之规模。

  寺前门头上悬有笔力劲秀的“曹溪寺”三字匾额,寺内殿宇共三进。正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梁柱为斗拱结构,殿顶琉璃瓦金碧辉煌,殿宇造型古朴、庄重,具宋代建筑的特有风格。1956年,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步迦来曹溪寺鉴定木雕华严三圣像,对造像的文物及艺术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更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上厦檐下,有一天窗,窗式外方内圆,圆圈内部凿成空洞。据说每逢秋分节令在酉年的中秋之夜,如天晴气朗,皓月初升,月光穿过小圆洞,直射释迦牟尼佛像的额端,随着月亮的移动,月光从佛像的鼻尖照至肚脐,白光如一面圆镜,嵌在佛像上,形成“曹溪印月悬宝镜”的奇观。《安宁州志》记载为“天涵宝月”, 民间则是称为“月映佛肚”。除“天涵宝月”奇观外,寺内碑刻较多。首推后殿的《重修曹溪寺碑》最有价值。此碑为明代状元杨升庵撰文,记述曹溪寺的风景名胜,有景有情,文笔生动。碑文写好后,由肖集 唐朝著名书法家李北海的行书字镌刻而成,故此被后人称为“三绝”名碑。其次,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御笔书写的“松风斗月”四字石匾,字大盈尺,笔力刚健,颇为后人所推崇。

  大殿前院里,有一株古梅,相传为元代僧人所植,虽已干枯枝弱,仍不失为罕见的古树。院内有优昙花一棵,传说为西天竺和尚所种,树高丈余,枝叶分披,初夏开花,朵大瓣密,深绿色的花心,状如馨槌,幽香清芬,一开即谢。《安宁州志》记载:“花朵如莲,有十二瓣,闰月则多一瓣,色白味香,其种来自西域,亦婆罗花类也”。杨升庵称此花为“天宫分种”。清康熙时,总督范承勋曾为此花修“护花山房”,并挥毫题诗:“吾于泉石有奇缘,邂逅名花且不然,看花直到海之滇,灵苗一种芳且妍”,描绘了曹溪寺优昙花之奇异。

  寺南约半公里,有一龙潭,直径两丈有余,水深3—4尺,潭水清澈见底,每日早、午、晚时,潭水沸腾,当地人称为“圣水三朝”,乃“安宁八景”之一。安宁诗人戴益俊写诗一首描绘道:“天一生来不定期,忽将潮汐寄涟漪,蟾光影射黄金色,龙口波流碧玉卮。吞吐清泉珠万斛,卷舒待漏信三时,个中消息谁为主,千古盈盈自有之”。曹溪胜景,互相衬托,千年古寺以其美妙而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