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故里定水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虞世南故里定水寺

虞世南故里定水寺

  位于里杜湖尽头的慈溪市观海卫镇解家自然村翠竹成林,泉水潺潺,小村村北定水寺系初唐名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故里,距南宋越国公袁韶墓约350米,东临里杜湖,西依青龙山,北邻白虎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在这里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慈溪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公布的慈溪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虞世南故里”碑,另一块是宁波市天行书友会等为纪念这位大书法家一千四百四十年诞辰而立的“唐虞秘监故里”碑。

  唐贞观年间,虞世南为官长安,逝后诏陪葬昭陵,子孙皆迁居长安,故宅遂改为寺院,定名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遗像、唐代人誊写的《大藏经》及颜真卿提笔的碑石等物。岁久寺坏,宋嘉熙年间由袁韶出资修缮。 据传,寺内有一井泉潆洄泛滥,袁韶夫人见之将金钗投入,井泉遂波平涌而止,于是将井定名为定水井,并更改寺名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来复禅师主持重建,时贤朝贵、逸士高人皆来此聚会,寺院称盛一时。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遭倭焚,原寺内的世南遗像,颜真卿所书碑石和《大藏经》等历史文物均在此时消失。清嘉庆年间重修,文革期间再度被毁。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查证定水寺确系虞世南故里。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虞世南故里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定水寺不但是一座千年古刹,历史名人的故里,而且还是抗日的堡垒和连接中日文化的纽带。据当地一位老汉(就是照片右边的那一位)口述:抗战时期,定水寺和五磊寺、金仙寺一样都是浙东游击队(当地人称三五支队)经常驻扎休息,开会工作的地方。其中金仙寺还是三北游击队司令部成立之处。山脚下杜湖边的宓家埭还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旧址,这些都见证了当年这里曾经活跃着党和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定水寺成为当年抗日中的一个堡垒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因此,老汉的话值得相信。

  这位老汉还向我讲述了一件具体的事情:就在他出生那一年,有一天,三五支队的一部分战士正在定水寺内休息并准备烧饭,这时日本鬼子突然向解家方向奔来,当地群众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即向定水寺内的游击队汇报,游击队在得到这个情报之后迅速向五磊寺方向转移,由于当时群众都在向山的深处转移,游击队和群众相互交叉,忙乱之中有一位游击队员与部队失散,而这位队员刚好不是本地人。老汉的母亲是在上山隐蔽途中刚好碰到了这位游击队员,当时他的母亲背着虚岁只有一岁的他,母亲利用自己对周边环境的熟悉,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地躲过已经进村并开始搜索的日本鬼子,把这位游击队员送到通往五磊寺的路口。就在回来的路上,这位游击队员又追了上来,因为他不是本地人,所以根本不知道进入茫茫山区之后,往五磊寺该怎么走?这位母亲背着自己的儿子详细地给他讲解了去五磊寺的路径,等他明白了一个大概之后才与他分别。这件事情是这位老汉的母亲讲给他听的。

  这位老汉还向我讲述了日本僧人来访的事情,我回到家中打开电脑一查,果真有这么一回事情:元末明初,余杭径山南楚悦公高足弟子、全国十大高僧之一见心来复禅师为该寺住持,当时,日本僧人以亨得谦来华求法,慕名在定水寺拜见心来复为师修禅,长达十年之久。以亨得谦学成回国后活跃于日本九州一带,为了拯救贫苦大众,在室町时代应永年间(1394-1427)开创了万岁寺,施福一方,影响了整个日本。现寺中所藏绢本着色见心来复、绢本墨画淡彩以亨得谦画像,在1987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1995年9月,现任日本万岁寺住持石桥亨见先生不远万里,随同日本文物保护研究访华团来慈溪市鸣鹤镇寻访祖庭。在定水寺遗址上看见墙角废墟、残砖断瓦,石桥先生感慨万千,非常虔诚地拈香,含泪祷告祖师,然后在遗址里捧起一把泥土藏入怀中,怅然离去。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