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庵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陈庵

  陈庵座落在泰州东门大街,现迎春路东段,原是明代陈氏的家庵。在佛教比较盛行的中国,此类家庵,各地比比皆是,实在不足为奇。然而,陈庵有幸于清康熙二十七、八年之间(1688-1689)住进了一位蜚声文坛的大戏曲家孔尚任,陈庵也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孔尚任号东塘,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原任小学官国子监博士,官七品。康熙二十五年秋出任副钦差,莅泰治水。他在《陈庵记》中说:“有司为予安公廨,供张衾裯、饮食盥洗之具无不全,旬日之间,数易以新者。”可见开始时地方官对他关怀备至。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对治水方针“庙堂之上,议论龃鼯”,河工乃罢,“同事之官,或归田、或散、或亡”,独孔尚任留守,进退维谷。对地方官来说,此时之钦差已失去利用价值,无恭维之必要,对他就换了一副面孔,于是“渐而怠焉,于其敝也,始易之,渐而厌焉,虽敝亦不复易矣;渐而恶焉,凡所安之公 ,及供张之具,新者敝者悉夺以去。予茫茫无所之,乃就居此庵。”东塘博士竟无安身之地,可谓惨矣。但坏事常会引出好的结果来。孔氏穷极无聊,生活无著,常向俞锦泉借米度日,三餐不全。但时间倒充裕了,就为他写那部烩炙人口的《桃花扇》提供了极好的时间条件和创作契机。上面提到的有司,就是《施公案》中的主人公施世纶。当时施正在泰州任州官。孔初来时,施请他寓居州署,待若上宾,谁料后来竟六亲不认,这个被人誉为“包龙图再世”的大清官,却是个势利小人。东塘先生借写《陈庵记》消胸中之块垒,却为我们留下了生动的历史资料。陈庵虽住过大文人孔博士,并无多少人关心它。一百多年后的道光年间,泰州有个文人夏荃根据孔氏《陈庵记》寻访陈庵。因年深日久,“鲜有知者”。这位夏老先生“乃遍探南城古刹”,才知道陈庵一名曰“藏经禅院”,寻踪而至,面目全非。《陈庵记》中所载楼房,已不复存在。“大门屋三楹,即楼架所改,昔为陈家庵,今为十方庙矣。”“欲求昔年楼基榜额,如记所云,故井遗灶,……均不可得。”引起夏氏不胜沧桑之感。他说道:“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特祥说之,俾后之过地者,知为名流旧馆,未始非斯庵之幸也。”夏氏是有远见的。但在夏之后一百多年,陈庵又湮没无闻。直至1980年文物普查时,泰州博物馆的同志才又根据夏氏《退庵笔记》关于寻访陈庵的记载,找到了陈庵的故址。今日的陈庵对照夏氏之所载,又有了大的变化。参天的银杏已夭,殿上佛像也踪影全无,但门庭依旧,明代建筑风貌依稀可辨,犹可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002年,泰州二中的领导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特在校园内复建了陈庵旧貌,在现代化的校园之中安住一座古色古香小院落,却别有一番雅韵。

陈庵

陈庵

陈庵

陈庵

陈庵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