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庙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岳王庙

  岳王庙位于城区西南泰山公园内的泰山之巅,又称岳武穆祠。泰山,是宋绍兴年间(1131—1162)开东、西市河垒土而成,高五丈,周围一百二十丈。登山四望,远近风光俱收眼底,长江南岸圌、蒋二山,时隐时现。故为海陵后八景之一,称“泰岱烟岚”,又称“岳阜晴云”、“古阜斜阳”。明御史方岳登山诗有云: 凌云入青霄,秀色贯千古;乘风一登之,去天如尺五。 宋宝庆二年(1227),州守陈垓浚山下小西湖,并于山巅建“起云楼”,取杜甫诗中“西岳云峰起”之意。楼高四丈,俯瞰方州,松柏葱茏,幽?凝寂。登楼瞩目,心旷神怡,后废于兵灾。明正统九年(1444)、明正法间,有人在山中又建“泰山祠”、“玉女祠”,后都湮没。 明万历十年(1582),兵备副使俞大猷在山巅建岳武穆祠,奉祀岳飞。清代已成寺庙。大殿前有月台,月台前有石栏。殿外东、北、西三面有回廊可通。大殿建筑,宏伟壮丽,飞檐串角,花梁圣斗,颇具明代风格。大殿前檐下有匾数方,题曰“亘古精忠”、“遗恨偏安”、“显忠遂良”、“忠孝神武”、“大宋一人”等。殿中岳飞金像王冠蟒服,气宇轩昂,左右塑周桐像和岳云像,还有岳飞一粉脸像坐东侧轿内。东西两侧列岳飞十六部将象,皆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传为泰州塑像名手吴广裕所作,有杨惠之风格。殿中柱上有联语“南朝半壁遗杯土,正气千秋压海潮”、“天留宋朝垒,人说岳家军”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兵备副使张鸣鹗重建,增添碑刻甚多,不少出自名家手笔。另在殿外西墙脚下,置石刻秦桧、桧妻王氏夫妇跪像,游人过而唾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岳庙又一次重修。 据历史记载,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入侵,时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率军于九月初九抵达泰州,据城抗敌,后因泰州无险可恃,乃渡百姓于沙上(今靖江、江阴一带),退保柴墟(今高港区)。在南坝桥一战,岳家军虽大破金兵,终因孤军无援,被迫撤退。金人于建炎四年(1130)11月入占泰州,绍兴元年(1131)退走。泰州人怀念岳飞,故又称泰山为岳墩。清高风翰《岳台春晓》图跋云:“海陵城西有老斥堠。为岳武穆公所筑以览形胜防北侵处也。”又有民间传说,当年岳飞命士兵用锅巴覆于山上,鸟雀啄飞城外,以示城内军粮充足,遂使金兵畏退。此段虽无史可考,但足以反映泰州人民对岳飞的崇敬和爱戴。昔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岳飞诞辰日,前来敬香者络绎不绝,旧时亦于此日抬像下山迎会。

  1951年开始以泰山为主景筹建公园,名泰山公园。1953年,政府拨款将岳庙殿宇修葺一新,并在泰山壅土植树。1966年文化大革命间,毗邻岳庙的省泰州中学红卫兵。竟以“破四旧”为名,一夜之间将岳庙内匾额、塑像全部砸光,并将其拖至市政府礼堂前广场。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岳庙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逐步恢复旧日景观。大殿内仍供奉岳飞坐像,并在前殿?立佛象,并列入光孝寺下院。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