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庵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东岳庵

  东岳庵位于高港区刁铺镇,原名东岳庙,始建于清顺治初年(1644),距今已近360年。东岳庵原座落在刁铺北部韩家河庄西,有前殿、大殿和厢房,为韩家河、赵家河、叶家河三庄民众捐款所建,佛事要任是上保国泰、下保三庄民安。从顺治初年建庙到嘉庆初年(1796)近160年间,三庄民众辛勤耕耘,风调雨顺。嘉庆十年(1805),刁铺遭受长达数年的旱灾和蝗灾,三庄民众合议,请名尼广德法师出任住持。广德法师到任后,拟另选址重建庙堂,故与高徒福贞十方叩募,各界人士捐款积极。筹款就绪,广德法师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将东岳庙迁建韩家河庄东,与韩家祠堂仅一路之隔。庙貌焕新未几,广德溘然仙逝,三庄民众大悲,给以厚葬,砌莲花基座石塔一座。此石塔于1977年因平田整地时移平,雕花石块散落民间。高徒福贞继任住持,古庵欣欣向荣,香火鼎盛,朝拜香客已越三庄之众,不少来自于附近乡镇,甚至县城、州城,各界人士比比皆是。翰林院编修提督吴存义,于道光二十九年(1820)年四月到此督察,笔留赞语,称古东岳庙为“一方上刹,殿宇辉煌,亦且神灵”,今碑文当在。因为香火兴旺,寺产日渐丰裕,住持福贞就在咸丰三年(1853)年将庙宇重建于庄西现址,占地三亩,为前后殿。石碑作为镇寺之宝,也随迁新址并镶于寺墙,庙名改称为“古东岳庵”。今日所存旧殿,即为福贞法师所建。民国中期该庵香火渐衰,但庵中尼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

  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日军从龙窝口登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侮,刁铺镇驻军修建炮楼,住持智广决定毁庵纾难,拆庵前殿捐之。东岳庵香火一直延续到1966年初夏的文化大革命。由于动乱,古东岳庵遭受灭顶之灾,佛菩萨被拉出山门,焚烧殆尽,铜钟等金属法器均被送往废品收购站,尼师被迫还俗,殿堂则成了粮食仓库。不幸之中万幸,道光年间遗留的石碑未受到损坏,当地民众对石碑呵护备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泰兴政协文史部门得知石刻碑文为清朝泰兴籍进士、咸丰皇帝的老师吴存义所撰,认为很有收藏价值,就派员来村索取,未成,碑石仍留原处保存,成为后古东岳庵恢复的依据。1993年,现任住持文经法师云游至此。她非常赏识了这块风水宝地,从遗留的古石刻碑文中,她知晓了昔日古庵的辉煌,从遗留的旧庵堂,她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当时,文经法师年已七旬,但她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决心恢复古东岳庵,重续中断的香火。经泰兴宗教部门批准,古东岳庵终于恢复,并由文经法师任住持。历经十余年,古庵已旧貌换新颜。如今已建有大雄宝殿,两侧厢房楼共25间,佛、菩萨像已塑十多尊。铜钟、大鼓、香炉、木鱼、大磐等法器一应俱全,已颇具规模。2002年11月1日,东岳庵专门迎请四川甘孜协庆寺贡夏活佛来庵举行法会,历时九天,成为当地的盛事。藏传佛教在泰州一带的活动,经查询这还属首次。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