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天开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房山天开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周日起床后就想着早点儿到阎村,来什么车去什么地儿,不多时41路来了,那就去岳各庄。上了车落了座一路的颠簸把我运到了目的地,下了车打听去处,走不多远就到了龙门生态园,这里修的够意思,山是山来水是水,广阔的湖面招来了几只水鸟,时而飞翔时而戏水,还有个收费处和轨道门,收费处没人,不远处有个工人在扫地,没有理会继续前走,走到一个假山水池的地方见一老者在附近,问后得到天开寺在前面,边走边看, 这里当家的有僧有尼,比我早到的有几位中老年香客,我向她们问好,结果人家几位开言必颂"阿弥陀佛“,再说“你好……”她们把我也当成香客了。老尼对她们很是友好:“殿外烧香,殿内礼佛。外面太冷,请殿内磕吧。”各个殿走了一通,游人只有我一人,只有三四人是烧香的,其余都是庙里的人。

  从东汉末年以来,经北魏、唐、宋、辽、金,在北京房山县的中南部,以六聘山(六聘山名源于晋代大教育家霍原在此山讲学,六次受聘高官厚禄而不应,隐居遁世,而得山名。)天开寺为中心,逐渐分布建立了诸多寺院。后来,天开寺、云居寺及天开寺所属的上方山寺、观音院、龙王寺、中院寺、栗园寺、设济寺等庙宇,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庞大佛教文化圈,成为绍隆佛法教化人心的圣地。

  京南佛教寺院群,天开寺创建时间最早。据元代碑刻记载,天开寺始建于东汉时期。另据乾隆本《上方山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中印度梵僧华严慧晟来到东土。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来到这一地区,创立寺院,传播佛法。在六聘山地区老辈人盛传一句老话:“先有天开寺,后有上方山。”据碑刻记载:辽代六聘山天开寺忏悔上人守常(1010-1070年)主持天开法务,并住上方山,兜率寺因是方丈住处,山遂得名。到了明代,上方山才自立山门,在此前上方山是天开寺的属寺。

  天开寺地理位置处于战争通途的要冲,唐后期战事不断,后唐石敬塘拱手将雁云十六州让与契丹人。在此之前,中原汉族靠长城可抵御少数民族的侵袭。雁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后,没有了长城的保护,边境冲突频发,攻易防难。版图的变更使这一地区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冲突的焦点,兵马荡来扫去。天开寺在战争洪水的反复冲击下湮灭了。

  由唐代后期以来战事不断,经常有兵烧杀抢掠,寺院逐渐荒废。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应公禅师任六聘山天开寺主持,同时也是上方山住持。至元二十年(1290年)世祖忽必烈特赐圣旨护持天开寺(其中也包括上方山)。应公禅师兴废起颓,率众剪荆棘,除瓦砾,重建天开寺及所属龙王寺、观音院、中院寺、栗园寺以及设济寺。庙宇重新筑起,金壁辉煌,熏香缭绕,佛门圣地重放光芒。

  应公禅师圆寂后,葬于天开寺附近六聘山下,其寿塔现在尚存,人称“应公长老塔”。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