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缙云寺 探寻那些尘封的往事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汉藏教理院碑亭(图片来源:重庆市文物局)

  重庆北碚区嘉陵江畔缙云山狮子峰下,有一座香火繁盛的古朴寺庙缙云寺。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是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大半个世纪前,曾为中国佛学界培养了数百名专业人才,是名震一时的“佛学尖子”的输出地。

  今年,创办于缙云寺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入选我市第七批“国保”。近日,记者走进缙云寺,探寻那些尘封的佛学往事。

  建成四川第一所高等佛学教育学府

  晨钟暮鼓、香火缭绕。建于南朝的缙云寺,在1570多年的历史中散发出一种肃穆的美。据了解,1930年在中国佛学会主席太虚法师倡议下,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在缙云寺内开设。寺内的天子殿作为编译馆和教师宿舍,大雄殿(正殿)为校舍,闻慧殿为教学和图书馆……走进寺内,仿佛还能闻到弥漫在历史中的书香。

  一个偌大的学院是怎样在这个寺庙里办起来的?重庆著名文史专家李萱华曾在《小陪都传奇》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30年,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刘湘通令全川各县,限3个月内筹款派僧入藏,向喇嘛学法,以作沟通汉藏的桥梁。他在宴请太虚时,为表明自己重视佛教,向太虚大谈其派僧入藏之举。太虚表示很感兴趣,建议:“派僧入藏留学,不如在四川办一所藏文学院,培训汉僧学藏文,作入藏留学之准备。”刘湘很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当场商定取名“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

  1932年8月21日,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开学仪式正式举行。这天,缙云古寺甚是热闹,巴县县长冯均逸、重庆高等法院院长费孟与、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卢作孚等官员、乡绅数百人纷纷前来捧场。至此,四川第一所高等佛学教育学府在缙云寺中建成。

  展出珍品,吸引田汉、郭沫若等前来参观

  据了解,教理院设专修科和普通科,教程以藏文、佛学为主,兼授历史、地理、法律等学科。而学生们要学习的还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1937年秋,因“国难严重,外患日亟”,太虚决定组织僧伽军事训练班。这个在佛学界颇有名气的军训班分为救护班和防守班。军训班不仅由教理院师生全部参加,太虚还专门通知附近县市佛教会,抽派少壮僧伽到教理院来受军训。

  而学院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开设佛教文物陈列室。

  1939年底太虚法师组织佛教访问团,赴缅、印、锡、泰诸国访问。1940年5月回国,带回各国政府、法团、佛教信徒所赠送的各种物品,包括佛像、经典,以及所摄的各地风景照片等数百种,均属名贵稀有。当年6月,学院在在图书馆楼下开设了佛教文物陈列室,将这些珍贵物品集中展出,轰动一时,吸引了田汉、郭沫若等众多名人前来参观。

  “由于汉藏教理院特殊的重要地位,当时中国的军政要人和文化名人来此演讲、参观,成为文化重地。”北碚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1950年,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停办,在近20年的春秋里,共招生七届,为中国佛学界培养了数百名专业人才,发表的学术论著至今仍具有世界影响。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