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一个禅宗寺庙 藏有元朝皇帝白话圣旨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藏于碑林博物馆中的筇竹寺圣旨碑碑文拓片 

 藏于碑林博物馆中的筇竹寺圣旨碑碑文拓片

  在昆明市筇竹寺大殿内左侧,有一块立于元延钓三年(1316年)的碑刻,其一面刻蒙古文,一面刻根据蒙文译成的汉字诏文。碑文主要内容是仁宗命该寺住持和尚立教法门,护持藏经;并令地方官府保护寺产,免征赋税。此碑在历史、地理、语言学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昆明西北郊,蜿蜒起伏的玉案山群峰秀拔,公路盘旋逶迤。走过“望城坡”时,回首鸟瞰滇池风光,春城全貌,一览无遗。林壑幽深,竹滴翠荫中,筇竹寺古刹殿宇就这样掩映在密林之中,陪伴它的除了那驰名中外的五百罗汉彩塑外,还有一块难得一见的白话圣旨碑。

  关于筇竹寺的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根据《雍正通志》的记载,唐代南诏的善鄯阐侯高光、高智弟兄在玉案山狩猎,追赶一只犀牛来到山腹中,发现犀牛已不见踪迹,而云中却出现了一位僧人,兄弟俩走上前去,发现僧人不见了,仅见筇竹入地。高氏兄弟因此在此地募资创建梵宇,取名绍竹寺。

  另一说则认为,绍竹寺建于元朝初年,是内地佛教传到云南的第一个禅宗寺庙。据寺内《雄辩法师大寂塔铭》载,生于昆明的雄辩法师是筇竹寺的创建人,其23岁出家,25岁到中原学习佛教教义,50岁时“其学大备”,于1279年“具大猛志而归其国”。他回到故乡云南昆明后,用当时的乌焚民族语言讲解《华严经》、《维摩诘经》。在此之前,云南地区主要流行巴利语系佛教(又称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和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筇竹寺的建立,促进了云南与中原的思想文化沟通和交流。

  不管筇竹寺究竟建于何年,是何人所建,其兴盛却是与元朝政府的保护分不开的。筇竹寺第一位见诸史料的方丈雄辩法师圆寂后,其弟子玄坚(1254一1319)继其位。元朝至大三年,玄坚赴京朝圣,元武宗赐他《大藏经》,他运回昆明后分藏在筇竹寺和圆通寺。元延钓三年(1316年),元仁宗又颁赐圣旨给玄坚,对筇竹寺的殿堂、土地、财产予以保护,令地方官府豁免徭役,不征赋税。玄坚以蒙、汉文字将圣旨刻于石碑,名《圣旨碑》,碑文中写道:“和尚,也里要赐藏经与筇竹寺里,命玄坚和尚住持本山转阅,以祝圣寿,以祈民安……但系寺院的田园、地双、人口、头定、铺面、典、浴堂,不拣甚么的,是谁休夺要者,休倚气力者。”由于《圣旨碑》中的汉文使用的是当时的白话文,所以此碑对了解当时语言、文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此碑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也颇具价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