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了整肃僧团的威仪,要求出家弟子在行、住、坐、卧四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即“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对具体事例有以下要求:
经行:
西域地湿,叠砖为道,于中往来,如布之经,故名经行。《三干威仪经》说,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五阁下。行的次序:比丘、比丘尼,塔缝衣的男、女居士,着海青的男、女居士,穿俗衣的男、女居士。打普佛时。斋主在法师前行。
绕佛:
围着佛像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千圈,表示对佛的尊敬。绕塔也和绕佛相同。
挂锡:
原西域比丘,行必持锡杖,持锡杖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锡杖不得着地,必须挂在壁牙上,故名挂锡。后来称僧人所住之处为挂锡之处。
燃灯:
《僧祗律》说:燃灯不得淬入房,应先在外唱言:诸大德灯入。至灭灯时,亦不得淬灭,先以手遮灯,告曰:灭灯。众若默,方可灭。不得用口吹,当将筋歌烬折去之。
喷嚏:
《僧祗律》云:若在僧中嚏者,不得放身,应以手遮口,勿令涕唾污此座。
剪爪:
爪长,破戒之相。《文殊问经》说:爪许长一横麦,为搔痒故。
剃发:
发长,破戒之相。长二指当剃。
小解:
《毗尼母》说:不听于伽蓝内处处小便,当聚一屏猥处,若瓦瓶木桶埋地中,以物盖覆,勿令有臭气。《五分律》说,许将小便器入房中,密塞口,房外应满盛水。
单跌坐:
又名半坐,挂腿坐。其坐法是:先将衣服撩起,徐徐坐下。将右足放在左腿下,再将左足放在右腿下,即成单趺坐。
结跏趺坐:
又名满坐、盘腿坐。其坐法是:在单趺坐的基础上,再将右足提起,放在左腿上,即成结跏趺坐。又:膝上置竹板,双手放板上,称趺坐入定式;左手拿珠,右手数珠,口念弥陀,称趺坐念佛式;手结弥陀印,观照一切,心中无物,称趺坐观心式。
卧法:
以右手托右边耳朵,左手伏在左边膝盖,身向右侧,曲肱而枕之,名曰吉祥卧。在禅堂的广单上,无论多少人卧姿都是一样。卧时不准打鼾。《十诵律》规定:若鼾睡者,应起经行;不能者,屏处睡,不得恼众。《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一懒惰,二身体沉重,三皮肤不净,四皮内粗涩,五诸秽浊,六饮食不消,七体生疮疤,八多懈怠,九增痴,十智慧弱,十一善欲疲倦,十二常趣黑暗,十三人不恭敬,十四票质愚痴,十五多烦恼,十六于善不乐,十七百法减,十八多惊怖,十九见精进者毁之,二十于众被轻贱。这对贪睡者无疑是一种鞭挞。
(一)如何请经、持经: 1.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 2.凡持经像,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 3.不可将经书卷
凡沙门、居士待宾客,除最初问答来意外,厥后当概以佛法因缘及善恶因果等语客,免谈政事、战事、讼事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并恒于堂中贴一告白,曰:吾家学佛,不谈世事,不用荤酒,不敢歌唱,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而且颇具神秘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与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由于对佛教称谓缺乏了解,往
一、什么叫晋院、升座? 晋院即进院或入院,专指新住持入主某寺而言。相反,若住持卸职,则称为退院。升座在禅林中原指尊宿受拜请而登高座宣说佛法。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时大师至宝林,
佛教有它的礼仪方式,其中有些是直接由佛陀时代留传下来的,有些是参照当地民俗礼仪而制定。遵行礼仪可广植善根,并非只是作作样子而已。在此简介南传佛教礼仪,使台湾南传佛徒有可依循的参考
1)尊敬僧的意义 僧在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家佛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每天或多或少,都得照顾这个口,在寺院里也不例外。有人说,寺院用斋饭,都是些粗茶淡饭,不是更简单吗?。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人是外行。可知道寺院大寮里每天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当我们的心受到染污的时候,要用清净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污邪
日本的两大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的礼拜之地是圣地;佛教的礼拜之处是寺庙。 在你进入寺庙或圣地的任何房屋之前,都要脱去鞋、帽和头巾。有些寺庙提供塑料袋以便你带着鞋进去。把雨伞
(1)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