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保国寺
浙江宁波保国寺公园位于宁波江北区,四周群山环抱,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占地72.47公顷的灵山六景,共分六大景区:保国寺、灵龙泉、青幛亭、望海尖、梅林、涵秀潭。空气清新,环境整洁,是旅游、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保国寺创建于东汉,当时叫灵山寺。唐广明元年(880年)改名保国寺。现存大殿重建成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保国寺内殿宇古老素朴,园林绿树繁花,是一个罕见的文化、生态完美交融的旅游园区。它坐落在宁波市江北区灵山山腰,自南向北分布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和鼓楼连接其他建筑,错落有致,大殿前有水池,池水清澈,四季不涸。寺内大殿为北宋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保国寺已成为一个拥有唐(经幢)、宋(大殿)、明(厅)、清(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和民国(藏经楼)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体。
保国寺名闻遐迩,是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而令人叹为观止。千年大殿堪称中国建筑文化奇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主要特点是:平面布置进深(13.38米)大于面阔(11.83米),呈纵长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的安置了三个缕空藻井;复杂的斗拱结构;四段合作瓜棱柱,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梁伏、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等。这些都接近或吻合于宋《营造法式》,承袭某些唐代建筑遗风,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浙江宁波保国寺
浙江宁波保国寺
保国寺景区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五幢主体建筑,东西轴线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等附属建设。
2002年保国寺以“笑迎天下客 满意保国寺”为宗旨,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 2003年,当值宋代建筑典范----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990周年,景区在继续举办和推出金秋赏桂、摘茶品茗、采撷杨梅、野营烧烤等活动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还举办宁波荷文化节。
灵山寺是保国寺的前身。保国寺位于的山叫灵山,相传在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和他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此山。此山又名骠骑山。《四明谈助》记载“山之西,峰联,耸如马鞍,又名‘马鞍山’乃府治后镇山也”。“山以汉时骠骑将军张意隐居于此,又名骠骑山。山脉东南至夹田桥,东北直至鄞之江北岸青墩,为府治后托。”灵山与?山共为鄞邑东外护。《吴越春秋》有记载:东汉时高级将领骠骑将军张意(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为汉代高级武官,正二品)还曾被派“以水军讨伐东瓯”(见《太平御览》引《东观汉纪》佚文)。他们死后,其宅舍便被建成了寺院,名为灵山寺。现存的骠骑山、骠骑将军庙、骠基坪(保国寺东围墙外900平方米,古木参天)、骠骑井泉,足以说明人们对父子俩隐居于此的一种历史痕迹纪念。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诏毁佛寺。灵山寺被毁。
浙江宁波保国寺
来历
灵山寺是保国寺的前身。保国寺位于的山叫灵山,相传在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和他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此山。此山又名骠骑山。《四明谈助》记载“山之西,峰联,耸如马鞍,又名‘马鞍山’乃府治后镇山也”。“山以汉时骠骑将军张意隐居于此,又名骠骑山。山脉东南至夹田桥,东北直至鄞之江北岸青墩,为府治后托。”灵山与?山共为鄞邑东外护。《吴越春秋》有记载:东汉时高级将领骠骑将军张意(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为汉代高级武官,正二品)还曾被派“以水军讨伐东瓯”(见《太平御览》引《东观汉纪》佚文)。他们死后,其宅舍便被建成了寺院,名为灵山寺。现存的骠骑山、骠骑将军庙、骠基坪(保国寺东围墙外900平方米,古木参天)、骠骑井泉,足以说明人们对父子俩隐居于此的一种历史痕迹纪念。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诏毁佛寺。灵山寺被毁。会昌六年李炎死,李忱(宣宗)继位,大中元年(847)四月又恢复佛寺。根据现在的考证,除了寺志,更应该获取最原始资料。《宋元四明六志》中的《宝庆四明志》和《延钓四明志》,对保国寺的建置定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其他资料又佐证了这一点。如与保国寺同时赐名的还有京城的“护国寺”。其中的历史情景在于:唐僖宗李儇(862—888)在咸通十四年(873)由宦官拥立即位,时年十二,佛法的力量一时难以重振,却遭遇灾旱连年,黄巢、王仙芝等农民大起义屡屡爆发。广明元年,唐僖宗正好18岁。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令唐僖宗胆战心惊之余,唐僖宗乞求突然获得一种潜在的护国力量,于是有意赐名“保国寺”。 但雍正碑又有记载寺院恢复的时间“如从宋治平二年(1064),上溯二百十四年,应为唐李忱(宣宗)大中四年(850)。大家都知道,保国寺的开山鼻祖是可恭。可恭是国宁寺和尚,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而可恭上长安兴复灵山寺之征决不是在广明元年当年完成的,当在广明元年之前,是广明元年九月才回到明州的。所以恢复建灵山寺应有一个历史过程,雍正碑的记载也是有道理的。可以这样说,可恭有意恢复灵山寺可从851年算起。至于可恭哪一年带上刺史的奏请,偕檀越许标等人,寻往长安,我们不得而知。他们途经关东(注:汉、唐定都在今陕西,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时值关东大旱。可恭“跪诵莲典,未终,霖雨大澍,禾黍旆穗,民气获苏。有司奏状,遂得召见”。可恭以恢复灵山寺为请求,僖宗答应了,并要求可恭在长安弘福寺(唐僧玄奘取经归来之所,高僧宿集)讲五大部经,约有三个月之久,又讲诘朝纶章,法誉大振。于是唐僖宗非常高兴,敕“保国”之额并赐可恭紫衣袈裟一袭,允许其还山建寺。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时间段。可恭回到明州的时间正好是唐广明元年秋九月。随后便“庀材鸠工,重新殿宇,营构有槐林之柱,罘裂绝布网之尘,巧夺公输,功侔造化。”而同年十一月黄巢起义军还是占领了长安,逼唐僖宗逃亡入蜀。“保国”两字最终没有给唐僖宗带来保佑。
浙江宁波保国寺
浙江宁波保国寺
建造人
嘉庆《寺志》序中写道 “此古寺志得之古石佛中,文多残缺,恐久而失。重加编辑……”我认为,这些文字不足为信。倒是雍正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雍正碑记载:“宋明道间,中兴祖赐号德贤尊者,无可考核,不亦悲夫!”
德贤,究竟是何人?《寺志》认定为三学则全法师。翻阅《四明谈助》、《敬止录》记载:“开元寺(注:开元寺,即建于唐国宁寺旧址,位于城南五台、莲桥东。)僧则全,字叔平,世号“三学法师”。南湖竞推十大弟子,全首冠焉。”从灵山寺恢复重建成保国寺看,保国寺是唐国宁寺的从属院。开元寺僧则全“复过灵山,见寺已毁,扶手长叹,结茅不忍去。”“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1011),来主寺事,弟德诚与徒众,募乡……鸠工庇材,山门大殿悉鼎新之。”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很多疑问依然存在。目前在疑问没有被打开之前,我们就认定三学则全是现存保国寺大殿的监造人。那么,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根据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磬撰《佛祖统纪》的记载:三学法师,名则全,字叔平,四明施氏,是延庆寺知礼门下高足,又称“南湖十大弟子之首”。则全法师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文僧,“旁通书史”、“尤善著述”,所述有《四明实录》。当时宁波的郡守郎简非常敬重他。假如让其入朝为官,则全才气凛然,“性直气刚,敢言人失”,可比汉朝的汲黯、唐朝的魏征和北宋当时的王元之。
贯串着北宋一百多年中,有一个师徒相传、人才辈出的琴僧系统。他们始终在琴界有着重要地位。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琴道大肆兴起。 “鼓琴为天下第一”者,当属宫廷琴师朱文济。朱文济之后,北宋的琴家多为僧人。朱文济的得意门生就是京师的慧日大师夷中,夷中又将琴技传授给知白、义海,他们都是北宋颇具声望的琴僧。知白,何许人也?知白就是知礼的同门师弟慈云遵式,也就是是则全法师的师叔。三学则全法师首先是向其师叔慈云遵式学琴的。在知礼门下最得意弟子仁岳背叛师门后,知礼要求其门下高足走出山门,发扬山家之说。于是,三学则全来到越州,造访法华山义海大师。(义海、义全、义通可能是同辈师门,有待考证)则全尽得义海所传,终成义海的最为得意门生,琴僧系统中一代“琴门圣手”。义海坐寂后,则全整理完成北宋琴史上的著名专论《则全和尚节奏指法》。后来直接影响了来明州担任知府的著名词家周邦彦和后来吴文英的词学音律创作。但则全无论如何,更应该是一位建筑大师,因为他奇构巧筑,建造了保国寺大殿,成为印证宋《营造法式》的重要实例。
寺志记载,“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在大殿西建朝元阁,庆历年间(1041—1048)僧若冰在天王殿西南隅新建祖堂。”其中“若冰”应该说有误,则全法师有唯一的弟子叫“若水”,久依法师。虽说有误,恰恰对则全建保国寺大殿来说是一个证据。法师于庆历五年(1045)夏五月二十日,别众坐亡。法师弟子若水,立碣于延庆。他的同门师弟广智尚贤法师、北宋大臣、著名理学家赵卷
建筑工艺
木质结构
保国寺是我国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结构建筑,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雄宝殿建筑风格特异,巧夺天工,是保国寺建筑之精华。大雄宝殿是寺内主建筑,重檐歇山式,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其面阔三间(11.91米),进深三间(13.35米),成纵向长方形。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全部结构皆用斗拱裼 巧妙衔接和精 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钉而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的重量。
无梁殿
为什么称无梁殿呢 ?其实大殿是有梁的,不过被藻井、天花等挡住罢了。另一方 面跟供奉过的无量寿佛——谐音有关。大殿在建筑上有其独到之处:(1)平面布置进深大于面阔,呈纵长方形;(2)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地安置了三个镂空藻井;(3)采用了复杂的斗?结构,斗?与昂都用榫卯巧妙衔接在一起,不用一枚钉子,整座大殿稳巧有致,有很好的防风抗震能力;(4)柱子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外观呈瓜棱状,柱心四根小柱拼合,外面再包镶四瓣木条,既节约木材,又不影响牢固,且外形美观。柱身有明显侧脚。(5)不对称。大殿佛台西侧柱头上为方形木质栌斗,而东侧柱头上却为圆形石质栌斗;斗?里转跳东侧为四跳,而西侧为五跳。 保国寺大殿在建筑上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宋《营造法式》的典型实例,反映了当时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力学研究上达到的高水平。所以,在《保国寺志》中记有不少前人题咏:“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升斗昂?人巧极,祥符千载永留名”。赞叹大殿在结构上的雄伟新奇。
奇特之处
古刹以建筑闻名,是一个集汉代(骠骑井)、唐代(经幢)、宋代(无梁殿)、明代(迎熏楼)、清代(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民国(藏经楼)等各时期的古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建筑恢宏壮观,内部藏品异常丰富。
保国寺除了木结构建筑的一“奇”之外,另有一“奇”就是大殿的每个角落不见鸟雀筑巢、蜘丝悬梁,更见不到虫蛀蚁蚀。原来大殿的建筑材料中,有一种带刺激性香味的黄桧,散发出为禽虫所畏闻的气味。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特殊的建筑结构而产生的声波振动的风流驱逐了鸟雀虫类。
其他多为清代建筑。一九八三年迁入明代厅堂三间,一九八四年迁入唐代经幢两座,现在保国寺已成为一个拥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一三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六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五幢建筑,东西轴线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等附属建设。一九六一年三月国务院把保国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宁波保国寺
浙江宁波保国寺
寺内藏品
寺内共17个展室,全年对外开放,有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与发现展、历代观音造像艺术展、国际友谊礼品展、明州婚俗厅、青铜器陈列馆、钦赐龙藏、砖屏石刻、宁式家具、中学生书画廊等。游客可撞钟、击鼓、龙洗游艺。
藏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放在明州婚俗厅里最显眼的“宁波花轿”。旧时姑娘出嫁坐花轿,而宁波花轿规格最高,这顶金彩炫目、华丽高贵、八抬八扶的宁波花轿上饰精雕妆金吉庆故事人物300多个,轿全高2.9米,共11层,每层雕刻手法各异,精细,耗时万工,故称“万工轿”,花轿抬起,众多雕像个个晃动。“我是花轿抬来的”这句话自然成为往日媳妇们的豪语。
在国际友谊珍品馆里,你还可以看到一些难得一见的珍品。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各国领导人、官方、民间组织和知名人士馈赠给我国领导人、政府和群众团体大量的珍贵礼品,有冈比亚政府赠送的木雕子母鹿、日本政府送的七宝烧双鹤盘……这些礼品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同时概括地反映了各国的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供我们扩大眼界、掺望世界,从中获得教益和借鉴。
在青铜器陈列馆,陈列有铸于同治十二年的青铜孔庙礼器和铜佛像。孔庙礼器有16只青铜编钟、14块编磬、2只特钟以及象尊、牛尊、簋、爵杯等。编钟看似大小一样,其实厚薄不同,敲起来每只声音不同,编磬亦然。佛、菩萨等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分别代表了各时期的风格和特色。
保国寺内共有十七个展室,全天候对外开放。除了建筑本身,重要的文物展品有钦赐龙藏、佛像陈列、青铜礼器、砖雕石刻、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千工床、万工轿等。占地七二.四七公顷的灵山六景(共分保国寺、灵龙泉、青幛亭、望海尖、梅林、涵秀潭六大景区)以自然山林为主,生态环境好,古树名木多,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们旅游、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是宁波对外开放最早的旅游景区之一。
浙江宁波保国寺
文学作品
游保国寺
度夏保国寺
明·钱文荐
兰若隐云端,萦回路百盘。
骇人啼怪鸟,障日耸危峦。
僧磬竹阴晚,佛台花雨寒。
相期观海曙,留宿待更残。
又
明·陈 志
欲问深山何处钟,翠微高处峙龙宫。
杪秋枫叶烧云白,残夜潮声涌日红。
禅榻香消闻宝偈,心斋尘净见真空。
年光四十成虚掷,试剖丹台叩远公。
注 ① 杪秋:暮秋。
② 宝偈:佛经中的唱词。宝敬词。
③ 剖:明辨。丹台:道家认为仙人居住的地方。白居易《六帖》:“周义门羡门子高,再拜乞长生诀,羡门子高曰:‘汝名在丹台,何忧不仙。’”远公: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推为初祖,世称远公,此喻高僧。
又
明·颜 鲸
山寺曾同野鹤栖,雄心消尽见天倪。
十年拙宦韬龙剑,三笑何人过虎溪。
怪石不移僧自老,古松无恙鸟频啼。
登高多少追寻意,一任浮云海外低。
注 ① 天倪:事物本来的差别。《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
② 拙宦:不顺的仕途。韬龙剑:掩藏雄心壮志。
③ 三笑过虎溪:据《莲社高僧传》载,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寺外有虎溪,每送客不过溪。一日与陶渊明、道士陆静共话,不觉过溪,于是三人大笑而别。后遂喻为高僧与名彦交往的典故。
又
清·陈梦兰
买得江滨一叶舟,招朋欲作道埸游。
朔风猎猎吹残苇,落木萧萧荒古丘。
石磴高盘松顶出,梵宫深锁竹林幽。
停桡莫问桃源路,胜景应从此处求。
登高回望隔尘寰,自是东来第一山。
叠锦亭前清涧转,放生池畔翠屏环。
钟鸣午后僧归寺,犬吠云中客扣关。
多少繁华新世界,独余萝葛几人攀。
注 ① 道埸:佛寺。
② 丘:坟墓。
③ 石磴:山路的石阶。
④ 桡:船桨。
⑤ 原注:前明颜襄毅公有题“东来第一山”额。
⑥ 扣关:敲门。
⑦ 萝葛:萝和葛,皆为藤类植物。
保国寺避暑
保国寺避暑
清·余曾铉
空山一片白云横,触暑追凉古寺行。
晒网渔舟桥下泊,覆阴松树涧边生。
到门正喜溪泉绿,设榻偏邻竹坞清。
已觉烦嚣消欲尽,石栏又见月斜明。
注 触:遭受。
追:寻求。
浙江宁波保国寺
浙江宁波保国寺
浙江宁波保国寺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寺,又名崇虚寺。现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建筑主要是明、清遗物,该寺历代均予重修。悬空寺
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
扶风县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
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国内仅存的佛、道、
武汉归元寺又名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
雷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黄河和湟水河的交汇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取势,寺院重迭,以集中、紧凑、高雅著称。设计以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浑然一体。寺院显得非常庄重宏伟、气势非凡。
红螺寺风光欣赏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始祖。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