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塔

寺院风貌 | 作者: [投稿]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凌空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境内的崆峒山,是一座无基座的七级八角砖塔,塔高近30米。据清嘉庆年间撰就的《崆峒山志》记载,为“(明)万历十三年”。但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对此提出了质疑。

  史料证明,凌空塔应是宋塔。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的建隆元年(960)6月即下诏,一反周世宗时的废佛政策,保护寺院;后又屡令书写金字银字之藏经。开宝四年(971),又派人到益州雕大藏经,约5000多卷,共13万版,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为中国雕印藏经之始。太宗在位期间,曾大建佛寺,并专设译经院,大量翻译佛经,还鼓励僧人赞宁撰写《大宋高僧传》30卷,并给赞宁“赐紫方袍”。真宗曾是道教的狂热鼓吹者,但他同时也崇信佛教,不仅亲自为佛经作序,还曾撰写《崇释论》一文,宣扬佛教之旨与孔孟儒学为“迹异而道同”之观点。时全国僧尼已达46万之多。僧人道原写出了《景德传灯录》,佛学再次进入鼎盛之期;宋仁宗时僧人李遵又写成《天圣广灯录》。当时,大诗人苏轼的好友、僧人契嵩撰《传法正宗记》10卷、《正宗论》4卷,并有文集《镡津集》,后者内收强调佛、儒“心同迹异”的《辅教篇》,将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五常”类比认定,造成“佛儒融合”“不可阻止的趋势。”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作为“崆峒山主”的沙门重义获得了“赐紫”的殊荣。重义于“赐紫”之后作为“都勾当”(“都”义为“首领”或“头目”,“勾当”义同“办事”)沙门又参与铸铜钟这一与佛事紧密相关的意义深远之举。他因何获“赐紫”,史无明载,但我却认为是因他主持建成了舒花寺建筑群(包括译经楼、御书院、凌空塔)有功而名达朝廷使然,说得直接一些,凌空塔很可能建在宋仁宗即帝位之初的年代,也就是天圣七年之前。

  把凌空塔定为宋代建筑,也是从塔的楼阁式,8角7级,每级间距较大,无基座、两层以上塔身和塔檐均以砖做出门、窗、柱、额枋、斗拱、椽、飞头等形制和精细的雕饰而做出的判断;还从下边一段话得到启示和印证:“东华池塔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雕饰非常精细,特别是斗拱形制、门窗样式,完全可以在《营造法式》中找到依据,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自唐晓军、师彦灵著《古代建筑》77页)。这一看法也与甘肃省文物局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寺院胜景]

倾斜的凌空塔  

倾斜的凌空塔

  凌空塔上生长有两棵百年松树,构成了“古塔托松”的绝景观,是崆峒山重要的景点之一。因长期的风雨侵蚀,凌空塔塔体整体向北倾斜1度16分,有人喻之为中国的“比萨斜塔”。现在,塔身裂缝较多,檐部有局部坍塌,个别塔角已经塌落。塔内木梁糟朽,若遇自然灾害,有倒塌的危险。同时,塔顶上的两棵百年松树,因年代久远,根系逐渐向下延伸,如此下去,塔身将有可能被松树根系“劈开”。

  为了保护这一年代悠久的历史文物景点,日前崆峒山景区对倾斜的凌空塔进行修缮“扶正”。维修坚持“修旧如旧,复古如古”的原则,一是维修整理台帮,基础周围做水泥砂浆防潮层,避免雨水灌入塔基内;二是对塔身裂缝部位清理后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注加固,并对外观进行工艺处理;三是对檐部坍塌部位用原材料进行修补,使补砌部分与塔体结合牢固;四是对木梁用钢结构进行加固,并重新制作木梯;五是清理塔刹周围荒草杂木,用原规格青砖补砌残损部分。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