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化闻请藏经,南下安单法雨寺

印光大师 | 作者:印光大师 [投稿]

  光绪十九年(1893年),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到北京请大藏经。大藏经是朝廷组织刻印的,请大藏经也要向朝廷申请,经过皇帝批准颁赐才能得到。法雨寺是普陀山第二大寺院,明万历八年(1580年),建“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郡守吴安国将其改名“海潮寺”。后几经兵火,寺院遭毁,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别庵和尚前来住持,再度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御赐“天花法雨”匾额,因此改名为“法雨禅寺”。雍正九年(1731年)又进行了大规模扩修,从此殿堂楼阁,规模宏伟,雕梁画栋,辉煌瑰丽,成为东南名刹。

  化闻和尚(1840—1897)名福悟,俗姓张,奉天(今沈阳市)铁岭人。家世贵族,幼年习儒,成年投僧忠亲王(僧格林沁)幕下,因功升为监司。清光绪元年(1875年)航海到普陀山朝礼观音大士,感发宿因,依止立山和尚出家于伴山庵。第二年,在金山江天寺受具足戒。光绪七年(1881年),北游京都,钦命住持翠微山香界寺。光绪十年(1884年),回山看望师父,继任了法雨寺的住持。

  化闻和尚这次要请的就是《乾隆大藏经》。清雍正十二年(1734)在北京东安门外的贤良寺开始校勘大藏经文,设立藏经馆。自雍正十三年二月至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五日(1735—1738)刊印完成。全藏收经724帙,有钦定入藏典籍54部1127卷,但删除《北藏》收录的32部316卷典籍。采用梨木经板,双面刻字,刊板79,036块。乾隆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768—1769)曾先后奉旨撤毁了《开元录略出》等四种和《楞严蒙抄》经板,合计800块。经板保存下来73000多块。

  名寺加上名僧,请大藏经当然顺利得到批准。不过经还要现印,并且需要细心的人去做检查核对的事情。化闻和尚身边缺少这样的人。他找到圆广寺的住持帮忙,圆广寺因为了解印光大师做事精细慎重,所以就把大师推荐给化闻和尚。经过一段时间,大藏经印好了,还要护送到普陀法雨寺去。化闻和尚也观察到印光大师道行超卓,就邀请大师一同护送藏经南下,并到法雨寺常住。这样大师就离开住了三年的圆广寺到了普陀山。化闻和尚知道大师文化功底和佛学功底都很深,所以就请大师住在藏经楼,主理藏经,尊为法雨寺首座。首座是寺院四大班首之一,地位次于方丈,德业可做全寺僧众表率,类似现在某某领域首席科学家的地位。

  大师到法雨寺,环境非常好。二十年来,绝无客人过访,及信札往来的纷扰。这为大师阅藏修行,成就道业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条件。大师励志精修,寺众咸深钦佩,以至被称为全山模范僧。

  大师住藏经楼几十年,当然有条件阅藏。有记载说大师三阅大藏。一部大藏阅一遍一般需要三年。不过大师自隐其德,并不承认自己阅过全藏,而以自己眼睛不好为借口说自己并没有阅完全藏。不过从大师后来阐发教理的深广,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通达来看,肯定没少阅藏。

  法雨寺藏经楼藏有新、旧两部大藏经,大师一一进行校正。所有的错误都用朱书标注在旁边。民国六年大师同乡王幼农居士到山拜访时,曾计划请人把大师的校注抄出来,名为《印光法师全藏校堪表》,但因事迁延未办,留下了遗憾。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