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的佛教
此所谓新生代,是指四十岁以下的青年。
佛教在欧美,是东方来的新宗教、新文化、新思想,是随着西方人对东方精神文明的追求,以及跟着东方移民之后到了西方,并被西方的开明人士所接受和阐扬,这些接受佛教并信奉佛教的欧美人士,当然是以新生代为其主流。
今天正在跟着禅师们习禅,以及追随喇嘛们修密的西方人中,虽也有少数老人,但他们并非老来才学佛,而是西方学佛的先驱者,他们学佛也是开始于年轻时代。若问他们何以学佛?则会答以:「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社会,一向重视自我价值的开发,学佛即可助成自我价值的升华和绝对地肯定;在获得肯定之时,又可进一步使自我中心得大解脱,并显现大智慧,为什么不值得接受呢?」所以,今后欧美人士的学佛风气,当有其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他们最初未必以宗教信仰来接受佛教,而以一种实用的思想和兑现的方法来使用它,当他们发现佛教亦有宗教的内涵时,也感到相当亲切。
我国青年到了欧美,若只懂基督教,而向西方人士谈神学,讲《新约》、《旧约》,便如班门弄斧,徒显其浅薄。所以,华人基督徒在西方,甚少加入当地人的教会活动,而是在华人圈中自组团契,自设聚会及教堂。故有许多准备到欧美留学的青年,受到前辈留学生的建议和鼓励,最好在出国时带些佛书,多吸收一些佛学知识,到了西方,便可大有用处。
即在国内,多读佛书,也渐渐成为时尚,甚至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也有好几位站在学术的立场研究佛学,如已故的方豪神父、今尚健在的罗光枢机主教、赵雅博神父,均有佛学著述。东吴大学的哲学系主任教授赵玲玲博士,是天主教徒,却饱读佛教的藏经。今天各大专院校中,均设有学生组织的佛学社团,好几所大学开有佛学及佛教语文的课程。此可证明,佛学的研探及佛教信仰,已受到世界性普遍重视,特别是在新生代之间的流行,已日渐展开。
二十年前的知识分子及当时的青年,多半不愿在公开场合承认是佛教徒,因为言及佛教,会被指为低级的民间迷信,或被误认为消极分子,故在新闻媒体的大众传播工具中,甚至有公然排斥对于佛教的正面报导及节目时段的提供者。
如今的新生代中,情况已在转变,虽有很多是由于几个佛教团体,举办大专学生佛学论文的奖学金,以及各种大专青年的佛教活动,鼓励了不少青年,钻研佛书,修学佛法。但也有不少是主动接触佛学,信仰佛教,并且弘扬佛法的。主要原因是七十年代以来的青年,已在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的风气与能力,已在开始走上摆脱人云亦云、盲从附和的幼稚病阶段,所以,凡有自觉倾向和求真意愿的新生代,真正接触到佛教的思想及学佛的方法之后,便会毫不犹豫地成为佛教的信从者及宣扬者。
今日的新生代中,在家学佛的中坚分子,就本刊所知,不下数百人,他们服务于各种行业,如工商、文化、出版、公教、党政、医药、大众传播及演艺等各界,处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积极地创业、敬业、和众乐群,也精勤于佛法的修学及对佛教的弘扬与护持。
台北有十数位工商界已有成就的新生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经常带同家眷,亲近三宝,闻法修法,为佛教的文化、教育、慈济等事业,做智力与财力的后援。
文化界及传播界,已开始有不少人,注意到佛教,执政党的大报《中华日报》主动开辟了《中华佛学周刊》;几家著名刊物如《远见》等,派专人主动采访报导佛教的人物及佛教的道场。甚至例如《张老师月刊》的编辑林丽云,为了采访农禅寺,不惜请了一星期的假,全心投入,体验禅七对于现代人的功用何在。
编剧家孙春华,捱着背痛宿疾,也在农禅寺打了一次禅七,并且在文化演艺界带动起一股学佛的热潮。名演员胡茵梦,到处演讲佛学。
以写乡土小说著名的作家宋泽莱,曾两度进入我圣严主持的禅七道场,近年来专看佛书,专写有关禅的文章,并出版了一部《白话禅经典集》。
《中央日报》的海外版编辑宋雅姿,学佛多年,近年则经常为该报写晨钟暮鼓式的小品,活用佛经禅籍,令人读来,悦目清心。
近年来在台湾文坛上有「得奖大专家」之称的杰出散文作家林清玄,经常把佛经的法义及禅宗的语录公案、修证经验,配合着他对人间世象的观察所得,写成发人深省,亲切流畅的小品散文,发表于各家报章刊物,极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初有几家刊物的编辑,还恐怕他多谈佛学,会招致读者的厌弃,结果,他出版了以谈佛学为主的散文专集,却成了畅销书排行榜中的常胜军,一连出了《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三本佛学散文集,都是洛阳纸贵的抢手读物,此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乃是空前的一大奇景,也为中国新生代的学佛风气,鼓足了生命的活力。
至于出家二众的新生代中,也有数十位优秀人才,他们多半出身于各家佛学院的培养。目前,有的正在国外深造,有的在国内主持道场兴办佛教事业,有的在参与教会国际工作,有的在办佛教的文化及教育,有的在为他们的师父做助手,有的在国内各地从事通俗演讲,有的则尚在接受培养或潜心修学阶段。
去年十月及今年元月,台东佛教支会理事长开证法师,应台湾省警备总部之邀,约请了十一位新生代的法师,至台东职训队及泰源、绿岛、岩湾等三处,为去年「一清专案」中扫黑行动所逮捕囚禁的管训人员,施行佛法的教化工作,受到受训人员的极度欢迎和皈信,其效果之佳,深得警总的激赏和重视,足见这班新生代法师的学养和德化,已经获得肯定,乃为可喜现象。
不过,在新生代的僧俗四众佛子之中,虽可允为人才辈出,但尚未见到僧界有如明末的莲池、憨山、蕅益,近代的太虚、弘一、印顺等大师级的人物,既精进于修学也勤奋于著述者,亦尚未见居士有如民初欧阳竟无及其门下的那等功力和气派者。虽已有若干新生代的法门龙象及护法居士们,也都出了若干专书或文集,但要比起以上所举几位大师及大德居士的义泉涌沸和思潮奔泻的气象,尚有待新生代中有志青年的努力。因为佛法的流传,首在身教与言教,若言教仅及于口宣,固然亲切,也可广大,终不能传之以久远,须有深度内涵的思想著述,问传于世,始能光照至绵长的未来。
不世出的奇才,乃系天纵自成;中上人才,则须赖于环境的培育,数十年来的台湾佛教界,有数十位僧俗大德,重视僧教育、重视大专青年佛学思想教育及修持生活的诱导,已有了丰硕的成果。展望十年、二十年后另一辈新生代的佛教,将会出现怎样的气象,就要看现今这一代的佛教徒们,如何来推动明日佛教的*轮了。
必须未雨绸缪,方有可能见到指导着时代人心向前走的明日佛教。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五日《人生》四五期)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现代人的生活,样样都是快速的。乘的是快速度的飞机、船只及车辆,用的是快速运作的工具及机械,吃的是速制的快餐,连结婚、离婚也都是闪电式的。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感觉,他会用方法不让情绪浮动。
有只小鸟问它的父亲:“……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吗?”大鸟说:“他们或许优于我们,但是他们没有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呢?”小鸟疑惑不解。“因为在人类的心中有一根刺,这根刺无时无刻的在刺痛他们,折磨他们。他们为这根刺起了一个名字,管
人生在世,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有愿生命才有方向。在佛法中,有人发求人天福报的愿;有人发出离六道轮回的愿;最殊胜的,是发为了利益有情我愿早日成就佛陀的智慧慈悲之愿。那么,发愿后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呢?这就需要时常给予自己提醒,坚持不懈地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我们应该如何协调人际关系,跟大家结欢喜缘呢?首先要知道,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朋友之间,可以反目成仇;兄弟姊妹,可以为了分财产,打得头破血流;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有时候也非常冷漠;还有师长和弟子之间,以及其他的很多关系,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为什么不可得?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现在的呢?念念不住。你留得住你的念头吗?留不住。那不就结了嘛!
你们觉得应该吗?这一刻你已经有分别心了,已经不叫布施了。布施,并不是觉得他穷才去帮助。布施是干啥?是培养你的慈悲心和奉献的精神。当然,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前就知道他在骗你,这时候你不给就不给吧,给了心里难受,何必呢?还有一种,给了以后才知道
都已经无所住了,你还想干什么?你这就是有所住,而没有无所住。那要怎么办?无所住亦无所住嘛!你已经无所住了,却还想着该怎么办,那就说明你还是有所住,没有到无所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