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展佛教福利事业

圣严法师 | 作者:圣严法师 [投稿]

推展佛教福利事业

去年一年内,受社会瞩目的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相当地多。在国外,由于演培老法师创办「新加坡佛教福利协会」,而受到该国政府的奖勉。在国内,由于证严法师集资新台币八亿元建成的花莲慈济医院竣工,受到新闻媒体的全面赞扬,也得到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颁授勋奖。在一九八六年间,受到内政部表扬的全国「好人好事」六十六位代表之中,除了证严法师必然当选之外,尚有心光、道俊、永胜等诸位法师以及几位居士。另外由台湾省政府、台北市政府等地方及中央,对诸宗教团体及寺庙之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者的表扬中,佛教所占比例及捐资数字,都很高。这是令我们感到光荣的事。

记得于二十年前,从新闻媒体中报导的好人好事,若有宗教师,多系牧师、神父、修女,甚少有法师。曾有一位钱召如老居士,被表扬为好人之后,尚招致一些困扰,致有「好人难做」及「善门难开」之叹。至于一般僧尼,专心致力于寺庙的建筑者有之,以社会福利事业为努力重心的则甚少。实则佛教徒如果仅知将各自的寺院建筑作为理想工作,必将招致外力的破坏,也将会被社会大众所妒嫉。不论是田产或房产、动产或不动产的拥有,超过了社会大众的水平,而不提供社会大众的福利,便会引来灾难。若将佛教徒的智力和财力,普施于社会的大众,提高大众的道德生活及物质生活,佛教必将受到普遍的欢迎。

近年来的中国佛教徒,已渐渐地由勠力于寺庙建筑的风气,迈向社会福利事业的努力,乃系佛弟子的觉醒,也是社会转型期中的好现象。当然,我们不会说佛教徒不可建筑寺庙,只是希望强调:新建寺庙宜考虑其用途及其实际的需要,例如自古的寺院是供修行者过潜修生活的道场,现代则有为了配合一般大众休闲活动的观光寺院。为了教育、文化、慈济等活动,当然也该有其场所。除此之外,如果仅为建筑而建筑,那就浪费了物力。

今日的新加坡,政府已有明令规定,不许新建寺院、教堂,乃由于该国的幅员面积太小、土地有限而人口日增,故积极鼓励宗教团体及个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不论老人福利或儿童福利等,便可申请购地建筑。而台湾虽较新加坡的面积为大,但其已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可见的未来,禁建寺院、教堂的措施,必将出现。凡我佛教徒,应先未雨绸缪,出家僧尼的生活来源及道场的经营方式,必须要由经忏、香火、募化的型态,转变为教育、文化、慈济的模式,也就是由保守的寺院,步向与大众福利息息相关的道场。

目前台湾佛教界,已在自动地走出了响应慈济事业的路来,相信这项慈济工作的业绩,将会逐年增加其从事的人数及所推动的件数。但是社会福利,尚宜包括教育及文化事业,教育及文化,又可分作佛教自身的及一般大众的两大类。慈济工作只要付出慈悲的愿心,就能量力而做,所以虽不容易,尚比较容易。教育与文化,则首应从培育人才做起,培育一般人才已不容易,培育佛教的行解相应而又是高度文化修养的僧尼人才,更不容易。所谓百年树人,更当要有高瞻远瞩的人士,来为佛教做巩固根基的工作。佛教所办的教育及文化事业,也尚在起步阶段,故亦尚未有立竿见影的宏效,比起慈济事业之已受到广大社会所重视者,尚有一段距离,这当然有其主观及客观的因素,愿我全体佛教徒,都能有此共识,而急起直追,则佛法必定昌隆,众生必定幸福。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五日《人生》四一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