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清净法师 | 作者:清净法师 [投稿]

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一个老居士向清净哭诉:自己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在一个寺院斋堂长期护法,寺里经常来一些不懂规矩的新居士,由于怕新居士做错事背因果,所以就经常批评他们,结果就吵架,后来居士们都不来寺院了。寺里住持师父为此不高兴,就很严厉的批评自己。老居士很委屈,觉得自己一心为了寺院,却不被理解。

清净讲了一个“宫门恶官”的故事:

战国时,楚王问陈轸(纵横家)道:“我对待贤士,够尽心的了。然而天下的贤士,却不肯聚来,这是为什么呢?”陈轸说:“我年轻时,到过燕国,寄住在燕市的客舍里。那里前后有许多客店,其中东边的那家最好,但去的客人稀少,有时整天不来一人。打听一下缘故,原来是东边那家有恶狗,听见人声就出来咬人,现在您的宫门前,莫不是也有‘恶官\\\\\’吧?”

清净说:“学佛有早晚,修行有深浅。居士们就好像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层面都有,对于刚入门的新居士,要像对幼儿园的小宝宝一样,哄着,护着,引导着,慢慢提升。我们作为老居士,要慈悲,要祥和,要警惕自己:野心膨胀,自以为是;冒充管教干部,视新居士为仇寇,恶言相向;看似严格要求,其实是欺负新生;自称教化众生,实则伟人情节膨胀。这些都是忘失观照,修行上不进步,却令贪嗔痴膨胀的结果。师父辛苦建寺院,就是为了安僧办道,广度众生。你处处挑新居士们的毛病,搞得自己烦恼,大家烦恼,寺院没人敢来,确实不妥。”

居士说:“我是希望寺院来的居士都懂规矩、重修行,不愿意看到他们像群野孩子一样,失了管教。不懂规矩的不愿意他来我们寺院。”

清净讲了一个“贡父妙语”的故事:

往年士大夫们很喜欢谈论水利,有一人说要抽干梁山的水,把它改造成农田。别人便问他:“梁山泊是古代的巨野泽,面积有好几百里,现在如果抽干了它的水来造田,可是一到秋夏之间洪水汇集,把它们容纳于何处呢?”

刘贡父刚巧在屋,不慌不忙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在梁山泊的旁边凿一个大湖,面积大小正好与梁山泊等同,不就可以容纳那些积水了吗?”

满座的人大笑,那个说要改造梁山泊的人,羞得无地自容,不再提起此事。

清净说:四宏誓愿教导我们要“众生无边誓愿度”,寺院来的都是守规矩的老居士固然好,可谁也不是天生就通达佛教礼仪,都是慢慢培养的。光要老居士,新居士去哪里呢?没有新居士,将来哪还有老居士呢?面对芸芸众生,我们要运用“正思维”,以欢喜心对待:寺院来人,当生欢喜,众生欢喜,诸佛欢喜;见老居士,当生欢喜,善事于佛,护养一切;见新居士,当生欢喜,怨亲平等,永离贪着。

要经常提醒自己:我对这个生灭无常的世界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我不会久居于此!我不会和任何人发生冲突,因为极乐世界的人会笑话我!我不会贪任何东西,因为我西方家里什么都有!

华严经•净行品》: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