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观念的三大来源

\

  道坚法师认为时下流行的素食观念有三大来源:一是西方素食主义,二是中国传统食素观念,三是佛教素食传统。

  西方素食主义肇始者为公元前六世纪末期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旨在倡导一种包括禁止杀生在内的普遍适用的法律,以禁止粗暴的流血,特别是动物祭祀,以及要求“永远不吃肉”。古罗马统治时期,基督教各宗派的修行者,犹太人,以及一些其它宗教信徒都认为肉食是一种残暴和代价高昂的奢侈行为。在罗马帝国衰落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大部分虔诚的修行团体都禁戒肉食,例如西多会。虽然现在大多数基督教派都不再素食,但仍然有一些基督教会奉行严格的吃素习惯。在18世纪,由于经济,伦理和营养学等方面的原因,素食逐渐不再是宗教的一部分,而形成独立的团队——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运动正式诞生于1809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当时,有一些 Bible Christian 教会的成员一起发誓禁食酒肉。1847年,这个修行团体脱离了教会并成立了素食者协会。现在这些素食主义者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传统素食观念,包含宗教礼仪和简约生活的成份。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严格的素食主义,但非常推崇素食,并有大量的诸如隐修之士的实践者。如《匡谬正俗》中有“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远离尘嚣,过上消遥自在或简约的生活,是中国人的梦想。如《庄子·南华经》中有:“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而中国古老的祭祀,要求参与者斋戒沐浴,则是素食文化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形式。这里的素食文化,不仅仅是吃的问题,还要求达到心地修养,提升人格的层面。诸子之中,墨家曾经奉行一种简约的食素生活,也是世界上较早倡导博爱思想的宗教组织之一,曾在社会引起反响。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其所倡导的“仁爱”观念,“泛爱众”的博爱精神等,都要求人们远离庖厨,奉行仁爱之道,尤其慈及一切生灵的主旨,成为中国文人士子的圭臬。

  佛教素食观念在慈心不杀、倡导“依正不二”、“佛性平等观”等思想的影响下,有少部分僧侣开始实行素食生活(印度佛教没有严格要求素食化,主要以乞食自活。佛陀弟子中的提婆达多曾提倡过严格素食,并受到民众的欢迎,但崇尚苦行,远离了佛教的根本精神,没有受到佛教主流的承认)。佛教传入中国后,受《涅槃经》、《梵网经》等慈悲思想的影响,有一些僧人开始实行素食主义。在南朝梁武帝的推动下,素食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并影响到民间及宫庭素食的发展。

  道坚法师:羌族。1968年1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1992年4月28于重庆华岩寺出家,礼心月大和尚为师。后就读于重庆佛学院、闽南佛学院、云南大理医学院,1993年在厦门南普陀寺妙湛大和尚座前受具足戒。1997年考入中国佛学院本科班,毕业后继续于研究生班深造,同时兼任中国佛学院讲师,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有佛学研究论文数十篇。2005年3月7日,正式晋院为重庆华岩寺方丈暨重庆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曾创办北京菩提心月艺术团、北京华岩心月艺术中心、北京北韵佛曲研究小组、中华正信读经会、重庆文艺团体无尽学社、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华岩净宗修学中心、华岩般若讲堂、华岩大经堂、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菩提慈善学校等弘法机构,重视以寺院为中心的佛教道场观,主持修复四川凉山州古白塔、重庆市巴南区佛林山白沙寺,正在重庆古刹江北区鸿恩寺、九龙坡区云峰寺的恢复重建,正在恢复华岩印经院等一系列弘法利生事业。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