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战争与胜负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恒河中游的憍萨罗国,由波斯匿王统领,国势强盛,包括位于该国北方的迦毘罗卫国(佛陀的祖国)、南方的迦尸国等邻国,都臣服其下,成为他的附庸国,俨然是一方之强权。而摩揭陀国从阿阇世王继位后,讲求武功,也不断地出兵征讨邻国,成为恒河下游的一大强权。这样一来,憍萨罗国与摩揭陀国遂成为相邻而对峙的两大强权,两国经常有利益冲突而交恶,交战不断。
这一次,阿阇世王挥兵攻入西邻的迦尸国。而身为保护国的统领波斯匿王,则从北方出兵驰援,双方在迦尸国大战。结果,波斯匿王大败,狼狈地连随从都失散了,独自驾车逃回首都舍卫城。到舍卫城乞食的比丘,知道了这个情况,回来告诉了佛陀,佛陀因而说:
「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
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
※※※
另一次,阿阇世王挥兵直捣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以逸待劳,大败了来军,并且生擒了阿阇世王。波斯匿王念阿阇世王是他的侄子,本来与他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想没收他的军备后就放他算了,于是,押着阿阇世王来见佛陀,想听听佛陀的意见。佛陀自然是十分赞成,并且说:
「力能破他军,还为他所坏, 力能侵掠人,还为他所掠。
愚谓为无报,必受于大苦, 若当命终时,乃知实有报。」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二三六经》、《相应部第三相应第一四经》、《别译杂阿含第六三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二三七经》、《相应部第三相应第一五经》、《别译杂阿含第六四经》。
二、憍萨罗国是恒河中游的强权,摩揭陀国是恒河下游的强权。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是雅利安族白人,虽也敬重佛陀,但那是因为王妃末利夫人为诚敬的佛弟子,随顺夫人的关系,实则是更道地的传统婆罗门信徒。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则不是纯雅利安族,有东方黄种人血统,依《有部毗奈耶出家事》说,他与佛陀同日生。频婆娑罗王有二位王妃,一位是波斯匿王的妹妹,一位是北边黄种人毗提诃族的韦提希夫人,他与两位夫人都是虔诚的佛弟子。而阿阇世王是韦提希夫人的儿子,虽不是波斯匿王的妹妹所生,但波斯匿王仍认他是侄子。又依《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记载,阿阇世太子弒父篡位,并支持提婆达多叛教,待提婆达多失败后,就转而护持耆那教了。
三、本则故事发生的年代,下面几则资料,可以提供一些判断:其一,依《大史》所载,频婆娑罗王十五岁即位,在位五十二年,依此推算则其年寿应是六十七岁,也就是说,阿阇世王即位不会早于佛陀六十七岁以前。其二,依印顺法师在《华雨集(三)》〈论提婆达多之「破僧」〉中说:「考释尊八十岁入涅槃,为阿阇世王八年。」(第三五页)其三,憍萨罗国在波斯匿王后继位的是毘流(琉)璃王,该王曾出兵灭释迦族,佛陀多次劝阻无效。毘流璃王继位的年代不详,假设是在佛陀入灭前三、四年,则本则故事可能发生在佛陀七十二至七十六岁间。
四、从本则故事,可以明确地了解佛陀对战争的态度。打败仗的一方,下场必然十分凄惨,所以大家都想求胜。然而,胜利者从此就高枕无忧了吗?不是的!他得时时面对复仇者的挑战。战争如此,一般的胜负之争,也是如此。
五、从历史来看,以暴制暴通常都只有短暂的效果,正是俗话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
六、佛陀说的两段话,前段《杂阿含》、《相应部》、《别译杂阿含》三种译本意思都相近,故事中采用《杂阿含》本。后段则三种译本有较大的差异,故事中采用《别译杂阿含》本,其中,「若当命终时,乃知实有报」,与《杂阿含第一二四四经》中佛陀说的「燃烧法」类似:平时,由身、口、意所犯的恶业,很容易在临终前一一忆念浮现,而使内心后悔、烦躁不安,佛陀对这种情况以「譬如大山日西影覆」来形容。不得善心命终的结果,也使得来生不善心相续生。
七、关于佛陀的第二段话,《相应部》本的一些片段也有深意,摘录如下:
「以讥他人者,即得诽己者; 以恼他人者,即得恼己者; 如是业轮转,夺人当被夺。」
即是说,当讥笑别人时,被讥笑的一方心有不甘,必定会伺机讨回公道,反讥回来,这时原来的讥者与被讥者主客易位,进入另一轮的讥、诽之中。惹人恼怒、夺人与被夺的情形也一样,何时才能了啊。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两性关系: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解释】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分析】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邪淫”,一般是指佛教上所认为不适当的性行为,属於佛教在家居士所要奉行的五戒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不良性行为。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本书以悟道为线索,以灯录和僧传等原典为第一手资料,精选了中国历史上490位禅宗大德开悟见性的因缘故事,按法系和时间顺序汇编在一起,是目前介绍禅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统的一部禅宗史专著。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
释尊成佛十年后,在耆阇崛山宝月讲堂,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佛土的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皆来集,尊重供养。这时,世尊座下有无量数大如车轮的千叶莲花,色香具足,含苞而未开花。一切花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灵鹫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见佛陀来到,纷纷前去诉说他们的争议,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佛陀为众人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一个叫镜面王的国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汇聚在殿前。国王说:“请你们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往昔,有两名商队的首领,各带五百商人入海寻宝。商船在大海中航行不久,便到达了一座宝岛,岛上有各种珍宝、饮食、美女等。这时,有一天女出现在空中对商人们说:“这里虽然有财宝、美女,但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七天后,这个小岛将被海水淹没!”说完,天女消失而去。
农民与贵族,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却为他们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种。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或感恩别人,冥冥之中自有轮回。
弟子向禅师求教:“师父,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弟子一脸茫然。“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还是那米。”
我首先深深的忏悔自己生生世世以来所犯的邪淫,接下来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愿天下人都能远离邪淫,同时也能与真心相爱的良人在一起。我很小的时候大概5岁左右,家里的哥哥姐姐就开始带着我看淫乱的电影和碟片,我那时候很懵懂,但是心里是喜欢这个事情的。
如果我们内心不认同别人的批评,先不要急着辩解“并非这样”。我们心里若充满着自己的想法,那别人讲的话,有可能只听了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静心聆听,不理解就多问,力争准确接收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从中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行者。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行乐,而是要不负此生!为此,我建议大家:1、勿争强胜。常言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语亦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强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二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事令我们痛苦。狭隘的心是无法承受伤害的,这就会形成
我们都知道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个人的自律性行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却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帮助他人。我想大家都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场景。父母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等等,可为什么慢
礼佛先合掌,脚要前八后二,就是左右两脚前面距离约八寸,后面脚跟距离约二寸,列成八字形。两掌半,右掌按在拜垫中央为第一掌,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为半掌,合为两掌半。
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还有生长的意义,就像树根扎入土壤中,可以使树木长大,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生起其他的善
无间地狱是没有间断的受苦,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是八个大地狱中(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烧热地狱、极热地狱)最痛苦的一个,日日夜夜受罪受苦,施罪的器用没有不齐全的,从初入地狱时,直到百千劫,在这期间的一日一夜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