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故事选
庄春江 编著 1.1版
序
十多年前,庄春江师兄读完《阿含经》,由于深得「法饶益」及「义饶益」,认为值得推荐给法友们分享,于是陆续编写了《杂阿含经二十选》、《中阿含经十二选》及《阿含经随身剪辑》等系列专书,发行之后,得到海内外读者的热烈回响与喜爱,以上各书也都再版多次了!不过如实而言,读者群恐怕还是以「佛学院」同学及同情原始佛教者居多;因为北传(四部)《阿含经》(或南传《尼柯耶》)到底是大部头的原典丛书,对一般学佛的法友来说,要直接去阅读它,并不太容易(其间当然有读者自身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今庄师兄应缘改写成较为浅白易读且饶具趣味的《阿含经故事选》,那么「主客观条件之困难」或许可以解除大半,相信将能方便广大的学佛朋友们一探早期佛教的风貌!
《阿含经故事选》略分为「佛、法、僧」三个单元,包含:(一)佛陀:是「如法而来」之「正等正觉者」(二)僧伽:为「依法奉行」的「随佛修学者」(三)法(达磨):乃是「佛陀与僧伽」之间的桥梁,因为佛陀是「以法摄僧」;师徒之间平等围绕着的就是「法」,佛也不例外,这正凸显「若佛出世、若未出世」之「缘起法」为佛教之最高准则及「不共外教之特色」。此外,若从另一方面来看,《阿含经故事选》之实质内容大都是描述「佛陀及圣者们(包括在家与出家)」生命光辉的真实事迹(以生活化的「对话」等方式来展现),这使我想起佛教史上流传甚久、影响深远,最为广大佛教徒所津津乐道的《法句譬喻经》、《百喻经》(及《出曜经》)等。它们为什么会比其它经典达到更大的教化功能呢?这应与上开经典教化的内容及其展现的方式有关,它们的特色是:「以故事及譬喻(先标出一事,接着举一事例来说明,使事义易于了解,然后再另以事例来次第解说)」来表达甚深的佛法,并以此歌颂赞扬「佛陀及圣者们的光辉事迹」。这在古代的「十二分教(十二种表达佛经的文体)」中是属于「譬喻」这个部类。这样的佛教故事文选会被广大佛教徒注目,其原因为「智者因譬(喻)得解」,这是《杂阿含经》里已有之古训,如同现今的「数学」,它相关的基本定律对大部分的初学者,可能觉得很空洞不易理解,但若经过好的老师以生活上之事例加以譬喻说明,大家就比较容易了解了,佛教的譬喻也是一样。
我们翻开印度佛教史页来看,通俗教化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这从阿育王的佛化政策(以及派遣宣教师,分化各方,致使佛教世界化)可以得知,而「通俗教化」与「譬喻」息息相关,如同印顺导师在《教制教典与教学》所说:「通俗教化的譬喻师,在向民间推行佛陀的教化时,功绩比三藏法师及禅师更大。」这是「譬喻教化」的特殊功能!但是从历史的考察,在佛法的「通俗教化」中,也不免因为迎合众生的「世间情深」而产生「神化、俗化」的流弊,因此印顺导师不忘提醒:「从此流出的广大教化,时时承受三藏(义学)禅观的策导,才能发为正确的通俗教化的佛学。」在这一方面,庄师兄之《阿含经故事选》却是防微戒慎的,因为他已经「尽量排除或淡化神话色彩,以符合整体《阿含经》人间现实性的风貌。」(如其自序中所说)个人整体的感想是:《阿含经故事选》在「契机」上已考虑到读者的「增上意乐」及「阅读佛典的能力」等通俗教化的功能;而「契理」上,又确实不忘「第一义悉檀」消除烦恼的宗旨,值得读者们参考研读,我们相信《阿含经故事选》将能得到广大读者之好乐,并祝福他们因此而得到佛法的饶益!
在这个世界性不景气的时段里,有许多法友暂时失业了,内心的焦虑忧恼,可想而知,但是短时间又无法解除眼前的困境,除了「积极面对」(学习新专长,继续寻找新机会)外,也祇能「静待因缘」(希望景气早一点复苏)了。数年前,日本人提倡「清贫思想」以为因应,古人所说的「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那是一种自我的砥砺。就佛法来看,《阿含经》的教诲,不失为一帖「清凉剂」;笔者在某次的集会中曾表示:「不读阿含经,不知佛法之质朴(淡泊如实)」并以之与法友们共勉。《阿含经故事选》之时空背景,虽然远在二千多年前的印度,其生活方式也与现在大不相同,故事之中心人物又大多是出家僧伽,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众生之共通性」──贪、瞋、痴、慢、疑;以及解脱的原理为「苦集之灭」,这都是「古今事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性、法住、法界」,祇要把握这个原则,应可找寻到一个合于自己纾解烦恼的方法。
值此《阿含经故事选》印行之际,笔者看到春江师兄的「自作、教他作」,也不禁「赞叹作、见作而随喜」,至盼诸法友们在读诵故事选时,能在正法的思惟中,如同与古代之圣贤为伍,法喜充满。
吕胜强 二OO三年三月十三日 写于冈山
自 序
公元二千年夏初,参加了美国印顺导师基金会举办的「佛法度假营」,六月间,结束迈阿密州奥兰多市的营队后,限于签证的有效期限,不能随团继续南美洲的行程,就绕道德州休斯敦市,参访玉佛寺及其拉瓦卡分会,并在拉瓦卡分会盘桓了一周,与当地的学友有了几场佛法研讨。
拉瓦卡分会的联络人刘启斌、苏鸤惠夫妇,原为台湾冈山清凉学佛会的学友,我们在讨论以什么研讨主题才契合大家需求时,苏居士说,分会的成员对讲故事的方式反应很好,建议选一些《阿含经》里的故事来谈,大家应该会有兴趣。当时,我也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只可惜我没能力在一两天内备妥这样的素材而作罢,可是我答应她回去后会尝试整理看看,并决定成为我的下一个工作。
同年十月,又随团前往多伦多、温哥华,继续当年度印顺导师基金会「佛法度假营」的最后两个营队。在温哥华营队期间,因为另一个机缘,答应了李祖鹄师兄的建议,在我回台湾时先写《学佛的基本认识》一书,而延后了《阿含经》故事的整理。当时的想法是,要利用整理《阿含经》故事的同时,阅读南传大藏经的四《尼柯耶》,并与北传四《阿含经》对读,这会需要较长的时间。相较之下,《学佛的基本认识》这样的主题,觉得比较熟悉,估计不必花太多时间准备,所以就选择先写《学佛的基本认识》,直到二○○一年八月,才开始写了本书的第一篇故事。
故事取材的原则,以兼顾法义与故事性为主,期望能藉由一个事件发生的陈述,加深其中所涉及法义的印象。故事的选择,尽量排除或淡化神话色彩,以符合整体《阿含经》人间现实性的风貌。撰写文字则以浅白明确自许,并尽可能地契合经文原意,避免添油加醋。经文版本的依据,北传四《阿含经》的部分,以《佛光阿含藏》为主,并参照印顺法师的《杂阿含经论会编》,以及《大正藏别译杂阿含经》;南传《尼柯耶》的部分,则以元亨寺《南传大藏经》译本为主,兼参照Bhikkhu Bodhi 与Maurice Walshe的英译本。
边读、边选、边写,最后共完成了一○六则。由于不是先拟定主题,再依此作有系统的选材与写作,所以一○六则故事在整体上难有理想的组织结构,只能试着依故事内容的相关性,略加排列整理,而大略将之区分为佛、法、僧(伽)三篇。另外,每篇故事后面的按语部分,除了注明故事的出处外,就是个人的一些诠释与感想了,这部分或许不见得都很成熟,还请大家指正。
本书能与您见面,除了缘于苏居士的建议外,美国印顺导师基金会的给予个人经济照顾,刘有容、郑 健、吕胜强、陈参权、吴世全等诸位学长学友的指正,美国佛教会图书组李祖鹄师兄与高雄市正信佛青会印经基金的印刷费用支付,同为主要因缘,谢谢他们!
庄春江 二○○三年一月 于后劲
目录
第一篇 佛
001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002.佛陀的修学历程
003.佛陀的初转*轮
004.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
005.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教化
006.如何知道圣者
007.圣者的恬静淡泊性格
008.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009.久离恐怖的佛陀
010.不闻雷声的赞叹
011.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012.佛灭后的「大师」
013.佛陀普渡众生了吗?
第二篇 法
014.缘起甚深
015.神射手的启示──深彻的四圣谛
016.法最尊贵而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017.无关年资的非时通达
018.登顶之美
019.耕一种不一样的田
020.善知识与精进不放逸
021.弥醯的独修挫折
022.贫穷的财主摩诃男
023.金缕衣的布施
024.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
025.人心不足
026.苦从哪里来?
027.有爱就有痛苦
028.文荼王的丧妻之痛
029.就像接连中了两支毒箭
030.佛陀受了风寒
031.身苦心不苦
033.在黑牛与白牛之间
033.大师就说调伏欲贪
034.以欲爱断欲爱
035.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感官欲乐 ──阿梨咤比丘的邪见
036.优填那王的赞叹
037.同理心──自通之法
038.鹿住优婆夷的疑惑
039.佛法的修根
040.时时刻刻不染着
041.鹰与猴的死亡之路
042.在竹竿上特技表演的启示
043.就像六只不同类的动物
044.就像驯服一头牛
045.安般念的教说因缘
046.都说止观二法
047.就像邮递马车的次第接力
048.逐层突破的观空法 ──小空经的观法
049.一举突破的观空法 ──大空经的观法
050.死亡的压迫
051.勇猛锐利的随死念
053.担心来生吗?
053.谁来享用祭品?
054.艺人塔罗布咤的悲泣
055.佛陀的无记回答
056.不能导向涅槃的无记
057.佛陀的沉默回应
058.众多邪见的原因
059.有真我吗? ──萨遮迦的论辩挑战(之一)
060.午睡是痴的表现吗? ──萨遮迦的论辩挑战(之二)
061.焰摩迦的我见
062.谁受苦乐
063.同一个识在轮回吗? ──嗏帝比丘的邪见
064.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065.遍寻不着瞿低迦的识
066.自以为是创造主的大梵天王
067.企图找寻世界边缘的赤马仙
068.愚蠢的善宿
069.复杂的业报
070.[和+心]破错误的恶业报应论
071.淳陀所喜欢的清净修行法门 ──浮起来啊!石头
072.意业为最重 ──优婆离外道居士的归依
073.说与不说之间
074.兴邦卫国的七不衰法
075.战争与胜负
076.念佛等六念法门的开示
077.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第三篇 僧伽
078.舍利弗的得解脱
079.舍利弗对昔日老友的关怀
080.无不散的筵席
081.舍利弗的「深信」
082.不要只是相信
083.质多罗居士的不必相信佛陀所说
084.二十亿耳的精进
085.勇者富楼那
086.病比丘的看护
087.差摩比丘的病中证悟
088.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089.须深盗法
0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
091.面不改色的优波先那
092.萦发目揵连的参访
093.杀人魔鸯掘利摩罗的得解脱
094.朱利盘特的成就
095.佛陀对罗亩罗的教导
096.弗区沙提的奇遇
097.谁先见佛陀
098.阐陀的证入
099.善于说法的优陀夷
100.证初果的天帝释
101.摩诃男舍身为众的菩萨行典范
102.善于领导统御的手长者
103.师子将军的归依
104.瞻波城的布萨事件
105.拘睒弥地方僧团的纷争 ──六和敬的教说
106.耆那教分裂的警惕 ──灭诤七法的教说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两性关系: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解释】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分析】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邪淫”,一般是指佛教上所认为不适当的性行为,属於佛教在家居士所要奉行的五戒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不良性行为。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本书以悟道为线索,以灯录和僧传等原典为第一手资料,精选了中国历史上490位禅宗大德开悟见性的因缘故事,按法系和时间顺序汇编在一起,是目前介绍禅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统的一部禅宗史专著。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
释尊成佛十年后,在耆阇崛山宝月讲堂,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佛土的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皆来集,尊重供养。这时,世尊座下有无量数大如车轮的千叶莲花,色香具足,含苞而未开花。一切花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灵鹫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见佛陀来到,纷纷前去诉说他们的争议,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佛陀为众人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一个叫镜面王的国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汇聚在殿前。国王说:“请你们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往昔,有两名商队的首领,各带五百商人入海寻宝。商船在大海中航行不久,便到达了一座宝岛,岛上有各种珍宝、饮食、美女等。这时,有一天女出现在空中对商人们说:“这里虽然有财宝、美女,但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七天后,这个小岛将被海水淹没!”说完,天女消失而去。
农民与贵族,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却为他们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种。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或感恩别人,冥冥之中自有轮回。
弟子向禅师求教:“师父,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弟子一脸茫然。“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还是那米。”
我首先深深的忏悔自己生生世世以来所犯的邪淫,接下来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愿天下人都能远离邪淫,同时也能与真心相爱的良人在一起。我很小的时候大概5岁左右,家里的哥哥姐姐就开始带着我看淫乱的电影和碟片,我那时候很懵懂,但是心里是喜欢这个事情的。
如果我们内心不认同别人的批评,先不要急着辩解“并非这样”。我们心里若充满着自己的想法,那别人讲的话,有可能只听了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静心聆听,不理解就多问,力争准确接收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从中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行者。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行乐,而是要不负此生!为此,我建议大家:1、勿争强胜。常言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语亦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强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二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事令我们痛苦。狭隘的心是无法承受伤害的,这就会形成
我们都知道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个人的自律性行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却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帮助他人。我想大家都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场景。父母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等等,可为什么慢
礼佛先合掌,脚要前八后二,就是左右两脚前面距离约八寸,后面脚跟距离约二寸,列成八字形。两掌半,右掌按在拜垫中央为第一掌,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为半掌,合为两掌半。
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还有生长的意义,就像树根扎入土壤中,可以使树木长大,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生起其他的善
无间地狱是没有间断的受苦,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是八个大地狱中(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烧热地狱、极热地狱)最痛苦的一个,日日夜夜受罪受苦,施罪的器用没有不齐全的,从初入地狱时,直到百千劫,在这期间的一日一夜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