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真身宝塔因年久失修在连绵的阴雨中突然坍塌。1987年4月3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塔基时,无意中发现了唐代地宫,随即在地宫中发现了四枚佛骨和数千件供佛珍宝。这四枚佛骨中,有一枚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称为灵骨,其他三枚系唐代人仿制,称为影骨。在地宫中封闭了1000多年之后,佛指舍利再次现世,法门寺以世界仅存的有历史记载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如今,供奉着佛指舍利的法门寺新文化景区合十舍利塔已向世人开放,成为全世界佛教界和一切善男信女向往和朝拜的圣地。那么,这枚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又是如何落户于法门寺的呢?
舍利,为印度梵语音译,意为身骨,指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法门寺因供奉着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因而备受世界的仰慕。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泥泊尔境内)国王的太子悉达多降生,他就是后来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29岁时,释迦牟尼为了寻求摆脱人间苦难而舍弃王位,出家苦行6年,后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创立了佛教,并说法传道45年。80岁时,涅槃于拘尸拉迦城外的无忧树下。
释迦牟尼圆寂之后,弟子们在恒河边堆香草香木将他的遗体火化。熄火后弟子们发现他的骨灰十分奇特:有许多小结晶体,犹如珍珠宝石,光润坚硬,击之不坏。还有四颗牙齿、一节指骨和一片头盖骨。弟子们被佛祖巨大的功德所折服,在王舍城建起了一座叫“窣睹波”(即塔祥)的建筑物,进行供养。
《魏书·释老志》记载:“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记载:“名一切诸佛坚固舍利者,谓如来真实法身,于此修多罗不败坏故。”《法苑珠林》记载分舍利为三:骨舍利,其色白;发舍利,其色黑;肉舍利,其色赤。释迦牟尼圆寂后,其弟子及信徒们把原来对他的尊崇,转而对他入灭后遗骨舍利的崇拜。后来在佛教的广泛传播中,也允许以金银、琉璃、水晶等作为舍利的代用品,也可将佛经等尊称为佛的“法身舍利”。佛舍利被佛教世界视作佛祖的化身,因而是至高无上的圣物,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佛祖入灭火化后,当时印度八国国王为争佛舍利而几乎发生战争,后经调停,匀分舍利八份各自带回建塔供养,另有迟到的两国王只好带回空瓶与灰炭供养。《长阿含经》记载,释尊于拘尸城双树间般涅槃后,佛舍利八分,由八个国家各自起塔供养。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发掘出安奉佛骨的石函,其上刻文证实了佛舍利和佛骨分配的真实性。
佛典记载,约公元前272年,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号无忧王)用武力统一印度。在战争中他深深感到自己杀人太多,罪孽深重,幡然悔悟,皈依佛教,弘扬佛法。《释迦谱》记载,阿育王杀了八万四千夫人,自知罪孽深重寻求救赎。一位度化他的消散比丘告诉他,为每个夫人各建一塔,内藏佛舍利,即可消除罪过。《阿育王传》卷七记载,太史占相,说“王有衰相”,“王问太史,云何禳却。太史答言:唯有修福,可得禳却。王时即造八万四千塔,作诸功德。”阿育王皈依佛教后,举行了佛教史上第三次“集结”,编撰经典,并将佛祖舍利收集起来,派僧侣使团分送世界各地建塔供养传教。当时送往中国的舍利有19处,法门寺位列第五。因此,法门寺塔始称阿育王塔。地宫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记载:“释迦大师灭一百一十九年,天竺有国君号无忧王,分遗形舍利,役鬼工造八万四千塔,阎浮聚落,有逾一亿舍,即置于宗。睹彼岐阳重真寺乃其一也。”文中的岐阳重真寺即法门寺。虽然这些典藏记载中有一些属于传说,但可说明阿育王遣使送舍利建塔供养佛舍利这一史实。
地宫出土的唐碑记载,法门寺自古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瑞兆时现,故俗谓之“圣冢”。公元558年,元魏岐州牧拓跋育在此肇启塔基,开官方供养佛指舍利之先河。隋文帝时,岐山郡守李敏再次启迎佛指舍利。到唐朝,法门寺成为李唐王朝的皇家寺院,达到辉煌的顶峰。从唐太宗敕命岐山刺史张德亮开启地宫瞻礼佛骨开始,每隔30年,唐皇迎法门寺佛骨一次,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佛骨于京都长安或洛阳皇宫供养。当时迎奉佛骨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以求“岁丰人和,国泰民安”。
从史书和法门寺碑文上看及经佛学、考古专家检验,法门寺佛指舍利确系唐皇迎奉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其中第三枚为灵骨,另外三枚为影骨。在佛教界看来,影骨也是圣骨,同是佛的舍利。灵骨犹如天上的明月,影骨好比明月在地上江河中的影子,都是美好的。
唐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组织第六次迎佛骨活动,这是李唐王朝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盛大的一次,“万队仪仗,从京都长安到法门寺三百里间,车马昼夜不绝”。不久唐懿宗死去,其子唐僖宗又声势浩大地送佛骨归还法门寺。咸通十五年正月初四归安于塔下地宫。地宫封门时封入大量供奉施舍的珍宝。《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中称:“玉棺金箧,穷天上之庄严,蝉翼龙纹,极人间之焕丽。”
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真身宝塔因年久失修加上雨水浸泡,突然坍塌。1987年4月3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唐代地宫,随即在地宫中发现了四枚佛骨和两千多件供佛珍宝。地宫内置有两通石碑:一通为《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即“志文碑”,记述了法门寺的历史及佛指舍利的由来和唐皇迎奉佛骨的盛况;另一通为《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账》,即“物账碑”,详细记载了最后封门后地宫里放置的全部供佛宝器,包括名称、数量、重量及供奉人等情况,共计2499件,不少器物上还堑刻产地、作坊等铭文,犹如一张全面的物账单。这两通价值极高的石碑对研究法门寺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发掘之后,物、账对比基本件件不差。
地宫前室中央是安放“特级四号”佛舍利的汉白玉四铺阿育王塔;地宫中室是安放“特级二号”舍利的汉白玉灵帐;地宫后室的中央是安放“特级一号”舍利的八重宝函。在后室的北壁下,有一秘室,里面安放的是释迦牟尼灵骨的五重宝函:在第四重鎏金45尊造像盝顶银函上有錾文“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这便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国宝中之国宝!
2009年5月9日,世界最高佛塔——148米高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世界唯一仅存的佛指舍利顺利安放其内,以供世人瞻礼。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是法门寺新文化景区的核心。新文化景区主要包括合十舍利塔、10万人朝拜广场、佛光大道及山门广场。合十舍利塔主体建筑呈“合十双手捧唐塔”的造型,合十代表佛教礼节;唐塔为法门寺唐代木塔原形,代表法门寺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佛教两千年的传承。合十舍利塔前铺设了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大道内两侧列有十大菩萨像。舍利塔地宫南厅为珍宝展示区,用以展示1987年4月3日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数位皇帝供奉的皇室绝世珍宝。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