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天我们自己青年没有文化啊,西不西,中不中,文不文,武不武,男不男,女不女,就乱七加八糟,所以叫做乱七八糟。我看了无限的感慨,真伤感,敬佩。所以到了大学,教授们跟我讲,我们东方文化不过站在这个地方,当日本两、三百个大教授、大学校长,后来憋着我讲话,我痛骂他们一顿。我说,因为你们乱搞把世界秩序搞坏了。为什么要打中国,死了…怎么…讲得他们没有话讲。当然,真理所在,可是我很敬佩他们。
后来,跟我一路去的是何应钦将军,何应钦将军、蒋介石你们应该知道的,那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个大将军。他的号…,这就是中国文化,何应钦是他的名字,号敬之,恭敬的敬,之乎也者的之,我们大家彼此讲礼貌,他譬如叫我怀公,因为南怀瑾嘛,怀公,我称他敬公。敬公啊,我说你是老牌的日本留学生啊,他是在日本留学认识孙中山先生一起起来革命的。我说,我们打了几十年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看,不到二十年就站起来了。他说,真的呀,你看的完全对呀。我说我们的国家怎么办呢,我们两个一边讲一边两个人头就低下来,难受。你以为国家强大人口多,就了不起呀,没有文化、没有教育,青年没有礼貌,一切没有成就,本事没有,脾气都大得很。
你晓得当年我们一个老朋友,大家都晓得全国的流氓头子,可是也是历史上闻人的杜月笙,上海人,买水果出身的。大家讲,然后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那么大,你看他没有读过书,他到了后来,晚年了,书也读得很好埃他就讲过三句话,你看没有读过书,三句话是名言,天下的…,这是上海话,他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的,第一等人,有学问有本事没有个性,做人好,规矩很谦虚,头等人;二等人啊,二等人,中等人有本事嘛,一定有脾气的,有一点学问一定个性强,脾气大;末等人,下等人,第三等人,末等,最后一等,没本事,没有学问,没有本事,脾气大得很,个性之强,脾气之大啊,那是末等人啦。你看他,你说他…,所以呀,学问、本事不一定读书的啊,六祖也没有读过书,所以他答复说下下人,有上上智埃你以为是下等人有最高的智慧,读书有屁用,像我经常说硕士、博士读了有什么用?你们可不能讲啊,我可以讲啊,因为我也读过书的,下面学生硕士、博士太多啦,所以做人重要,人没有学好,打打坐、念念佛就会成佛啦,没有这回事。 回转来《愣严经》现在交待,交待完了,你们好好去研究,我没有时间帮你做太子伴读,这个你们也不懂了,皇帝的儿子公子旁边,翰林部,状元考取,有时候皇上封他太子伴读,帮忙,坐在太子陪读的,太子读书帮忙做知道的,也是老师、也是同学。我没有办法做你们的太子伴读啦,你们自己努力啊,好好的埃法华愣严抱本参禅,抱着那个本子,对照来做,先从做人做事做起。妙老很慈悲,他搞一个,一个老人家八十几了,靠他的招牌到处弄得缘法,供养你们两、三百个男男女女诸大菩萨,不要说恭敬他,你可怜他吧。他的目的为什么那么做?出家人,单独一个老人,也不是为儿,也不是为女,他为十方众生,希望你们了不起,不要辜负了他这一片心啊,大家好好努力,这是我们今天快要结束了,《愣严经》的结束。
告诉大家,四个字,语重心长,很抱歉,中文是四个字,话讲得太重了,也许得罪你们,很难听。语重心长,可是我的心是对大家好的,为了你们好,不是为我,这个心永恒,长久的,希望你们有所成就、有所成功。所以我这个一番话我自己给你们,自己的评论,自己批判自己,也对你们的忠告,不是敬告啊,忠告,敬告和忠告差的很远哦,要通中文啊,忠告很忠心的,很诚恳的,向你们,告诉你们要注意埃。还有你们写出这个歌,我看你们今天,我中午一出去,忽然听到你们唱的,是弘一法师作的歌,离别歌啊,没有离别的,刚才我的四川的老朋友们已动身啦。我这个老师兄五十年没有见面,特别峨眉山,晓得我来了,五十年啦,现在他都八十几了,见一面,现在已经动身了,我说我不送你埃密宗的老规矩,学密宗的,来了欢迎,迎接,走的时候不送,他说,对……,就是这样。实际上我也怕送,送了以后他算不定很难过的,八十几的老人很不舒服的走,这个味道很不好受啊,人就是人,所以我说密宗的老规矩,不送埃密宗是,走不送的,有送表示分别,不送就永远在一起,这个味道也很好,我说密宗老规矩啊不送啦,好……我知道啦,不要送,不要送,我真的不送,说了不送就不送,刚才我出门,他们还在,快要动身了。我告诉跟在我旁边这个同学,快走,不要给他们看见,看见他也难受我也不舒服,走啦。
刚才,所以我听到你们放的歌是弘一大师的离别歌,离别的歌都是不大好听,不过弘一法师这首歌作的很好,但是弘一大师,文学家、音乐家、艺术家出身的。这首歌里头最好的名句是“夕阳山外山”,实际上千古文章一大抄,并不是我批评他,你们不要误解搞错了。要读书多,我们晓得,夕阳山外山,宋朝一个诗人的句子,不是他的,他把他兜起来作上了,譬如说长城外古道边也是元朝一首曲子,他把它改一改,改变的,元朝那个曲子我一下记不得了,什么古道斜阳,这个什么……什么……,老树昏鸦,一下记不得了啊,就是那个变来的,关于夕阳山外山这是名句,文学上。
一个人作了这一首诗,自己作到夕阳山外山,没有办法对起来,我们作文章,作好句常常像他这样,没有办法对,古人作文章要对仗,男对女,那么这个对,在哪里。旧本的千家诗后面,我们读文学的时候十几岁就念了,天对地,雨对风,来鹏对去燕,风、雨、云呀这样对,动物对动物,名词对名词。结果这个人作了夕阳山外山,对不起来,后来过了很多年,到了江南,到了江浙一带一下看到,对齐了,春水渡边渡,夕阳山外山。譬如福建也有,乡下,江南水清啊,这一个、这一条小河过去了,刚刚船过了,过了,走不了十几个步,那边又是一条,又要过河,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很好一幅画面。弘一法师把这个宋人句子用到这里来,所以当年我们几十年前,好的诗、好的句子,没有多少,弘一法师这首名歌留下来了,没有出家以前作的,不是出家以后作的。那个时候他的俗名叫李叔同,这是李叔同的歌曲,他是在日本学音乐的,所以作了这首歌。
还有一个中国的现在都过世了,专门研究语言的、语音的,这个大学的教授赵元任作了一首名歌,这个名歌这一句使大家永远留传,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这样。好的句子,好的歌词,古人就说你们不要贪图多了,但得留传不在多,留传的名句到底没有多少,你说杜甫、李白这些文学家,能够好句子留传变成普通大家都知道的没有几个,所以弘一法师这首留传好歌。不要唱离别歌,我们不离别的,不过他们同学们写了,因为我以前在台湾的时候送一般同学到美国去留学,嗯,我说好吧,大家那天晚上同乐晚会随便做那个同学学音乐的,自己带一个提琴来一边唱一边弹,我说好啊,你唱歌我们弹、大家唱,就作了这首歌,也等于送别歌。桌面团团,人也团圆,也无聚散,也无常,但愿此情长久,那里分地北天南,没有什么分别的都在一起。但愿此情长久,也无聚散,什么……,若心常相应,何处不周旋,但愿此情长久,那里分地北天南,就是这样。你们大概不会唱,他有歌谱了,我们这些老同学会唱的有在这里吧。大家我们在那里,十方学院,也就是出家、在家的,宏忍法师啊,永会法师啊这些都在那里读过的。每一个同学一出门要到外国去了,大家哦,晚上晚会啊,弄的,我们那个何如余小姐化妆起来,卖膏药阿什么都来,他那个化妆起来,没有锣、没有鼓,厨房那里就把那饭锅拿来用扫帚当鼓打啊,笑得大家一塌糊涂打滚,就是那么自由。这个,这个也是谁会唱啊,证圣法师啊,他是艺术学院教授毕业的,艺术学院教授。
唱歌中…………
随便你唱个什么,唱完以后我们再开始,随便,听你自由。(某女同学的发言)我因为没有带歌谱来,我不记词。(怀师)唱一半也没有关系,这里又不是音乐厂,也不是音乐会,随便你。再唱这个,他要你再唱这个。那位师傅,他们这边要你带领再唱这个,你就唱这个。随便你唱个什么,慢慢想也可以。(下面有同学应声),(怀师)你来啊,哪个开口的哪个来嘛,很简单。(某女同学的发言)我觉得我还算非常会唱歌的,但是都是业余嘛,都是卡啦OK唱,那个有字幕。(怀师)那你就唱个卡啦OK也可以嘛。(某女同学的发言)很抱歉,我没有准备,要准备带来一本歌,我准备唱十首歌,因为我最近学了很多台湾歌曲哦,像不了情,我都很会唱,但是就是不记词。很抱歉,那我今天还是唱一首有词的歌,还是唱老师的这首“聚散”。
唱歌中…………
(李传洪)蒋先生要为老师唱一首,因为老师离开家乡已经五十年了,那么他要唱一首老师家乡的一首歌谣来送给老师,温州的歌。(蒋先生)各位,这个机会很好,非常难得,在这里听了老师的课以后心情非常激动。老师离开家乡已经长久,光住台湾已经有四十五年,包括他去杭州,乃至成都还有其它地方,已经是六十年了。那么现在我来唱一首我们乐清的民歌叫对聊,这首歌也被国际有关方面选为民歌,非常有名的,我用我的乐清话演唱,我的家跟老师的老家只差有五分钟自行车的路程,我们的语言,什么都有非常相同的声音,现在我借此机会呢献给老师,谢谢。
唱歌中…………
(怀师)诸位,你看我们参禅、打坐、修行,唱起歌来了,啊,变成卡啦OK的地方了,你看,像话不像话,这个还叫修行道场,这个妙老快要气得入定去了。这个我告诉诸位啊,这些音乐天龙八部是佛的护法。什么叫天龙八部诸位知道吗?天龙八部一部就是音乐神,所以我们现在佛教中国佛教变成什么?清冷,很枯燥。
在印度文化里头,据一个学音乐的教授告诉我,他全世界音乐学了,他回来告诉我,那个时候还在抗战。我说你从哪里来,印度来,我说跑到那个地方干什么,脏乱得不得了。他说印度的音乐的文化世界第一,我说你不要骗我这个外行了。他说,我真的告诉你,怪不得佛法那么昌旺,佛经上经常提到音乐,印度的音乐那个声音可以代表气候。这怎么可能,他说,就有可能声音代表气候,所以印度的音乐,有些南印度的人,他这么两个脚在地下碰碰……几下,统统没有蛇的地方蛇就来了,地下蛇不晓得哪里爬出来,蛇并不懂人的话,懂脚底下震动音声的音乐。他说印度的音乐代表了气候,这一句话他说你看可怕吧,他说高的很,所以才产生佛的文化。
所以我们讲天龙八部护法,天龙八部一部就是音乐神,佛经上所讲的歌,我们今天讲到《愣严经》,妙湛总持不动尊,在当时我们翻译,现在变成中国话,这么一首词颂,在当时的佛经,梵文原来就是一个歌。因为印度的规矩一见到你,譬如说见到妙老对他恭敬,一跪下来拜,拜了后站起来嘴里就在唱了,一边在唱这个歌,每一句话都很有意义的。比如说,妙老的伟大,真伟大,伟大伟大加上三个伟大。一路就唱,一路唱还要这么唱,要围着转,所以右绕三匝,不可以左转,绕佛念佛只能右转右绕三匝,所以永嘉大师见六祖右绕三匝,佛教规矩,再一拜,所以我们经典上这种偈颂都是唱的,不是像我们这样念。老实讲,我们国家的民族对音乐也很发达,并不是不发达,音乐到意大利也很好,罗马,这个印度很高,其他的国家都差一点。所以印度这个音乐,所以我们现在禅堂,今天,大家我听到大家放出来,夕阳山外山,好像有不胜悲凉之感要离别之感,我很……,并不是我对弘一法师不恭敬啊,我觉得大家何必放这个歌呢,我还告诉他们叫他们关了,不要唱这个,唱得人家、大家心里酸溜溜的,不舒服啊,后来我又想起,好吧,好吧,你们一定要唱就唱那个聚散吧。聚散,但愿此情长久哪里分地北天南呢,没有分别呀。
(李传洪)讲话我是不敢当,我是刚刚我们妙老已经讲到说,开始建这个禅堂的缘起这个因缘,自从我们那个小沙弥,沙弥小法师回到香港以后她急着跟我讲。她说,舅舅,我们急得不得了,我们要快一点能够成就妙老那个培育佛教人才,而且那个人才,不是普通的人才,而是能够振衰起蔽,而且能够薪火相传的佛教的人才,所以急得不得了。而且为了盖这个禅堂,我们当时一回去以后,兴致匆匆的请了从耶鲁大学国际知名的黄永洪建筑师,也跟他们一行跑了海峡两岸,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么方便,跑了好几趟,结果呢,这个黄永洪大建筑师啊,他这个可能是对于海峡两岸的法令规章,建筑法规、法令,而且在很多配套方面都没有办法,变的是相当无奈,而且没有办法贯彻他的整个理念,整个的能连贯下去。到这个时候我们就感到糟糕了,这下子怎么办?结果就把到那个阶段的草图,整个的丢给我们的妙老,所以我今天本来就不应该再讲这些话,讲这些话是我以我非常虔挚、诚挚虔诚的心情来感谢妙老。自从把那整个的草图交给妙老以后,这四年以来我们非常感到不安,也感到非常歉疚,觉得这样的不尽心也不发心,真的非常非常的忏悔跟歉意。因为妙老他每天从四点多钟起床以后,从早课一直到半夜,整个的工作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繁忙,这下子要把整个建筑的设计、规划、监工到施工从软活到硬活,结果大家诸位同学没有想到,妙老能够竟然把一个国际大知名的黄永洪大建筑师所不能做到的工作,从软活方面从古今连贯到东西,从东西连贯到古今的设计,能够完成今天的这个禅堂,我们非常赞佩妙老有如此的魄力。在硬活来讲,这四年来,妙老为了要节省工费也节省工时,也听说当时因为这个地方是个莲花池,地基非常不稳固,妙老还每天穿雨鞋带着我们的出家师傅们一起来工作,所以这四年来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歉疚,也非常为妙老的这个身体而感到非常非常的担心,结果这几年来,时间过了,我们这次看到的妙老更是健硕、健朗、更轻灵,而且比从前一直以来的更可爱,而可敬。从整个过程,只是来说明,如果没有妙老那么无私、无我,博大而自然,伟大而平凡的发心跟宏愿就没有办法有今天的禅堂,也更没有办法说动我们的南老师能够到这里来,重拾十几年来没有执过的香板,来这里主持这次的禅七。同时也更说明了一点,钱财在整个筹建过程里面所扮演的角色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我想,我们的心情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我们等一下,大家以我们无上的虔诚、诚挚而且感激之情,我们等一下,等香赞唱完后大家一起来顶礼诸佛菩萨,也希望诸佛菩萨加被妙老、老师能够长久住世,而且我也常常讲,我们老师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工作,我们也希望老师及妙老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工作能够蓬勃发展,同时他们的悲心和法雨更能滋润整个长久干涸的神州大地,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传洪、李居士的讲话,我跟他一样,对我们这边的大和尚,妙湛老和尚真的打从内心的恭敬,他从早上一直陪各位到晚上,我真的是非常感慨良深,在台湾跑了很多庙子,我从来没有看过像妙老这么慈悲,对各位这样用心的住持老和尚,我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么今天大家都法喜充满,觉得非常、有这个荣幸、有这个机缘来参加这样的一个禅修法会,假如没有这个禅堂,一切都免谈,为什么会有这个禅堂,就是因为妙老的愿力,跟他的坚持,跟他的魄力,所以我想我们全体起立,合掌。我们非常恭敬的跟妙老鞠躬问讯(大众鞠躬问讯)。跟南老师问讯(大众鞠躬问讯)。我们学佛不要忘了一切众生,所以我们现在把所有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聚散歌……
圆满吉祥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