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宗禅诗与生活禅

禅宗思想 | 作者:网络 [投稿]

随缘任运,日用是道,即是在行住坐卧一切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参禅妙悟,彻见本心,契证至理。‘一是一,二是二,头上是天,脚下是地,饥即餐兮困即睡。’黄龙宗禅诗塑造了峰顶老僧、牛背牧童、闲卧高人等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悟:‘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千万座山峦,雄浑苍莽,搭筑于群峰之巅的茅屋,孤高绝俗。这里人迹罕至,唯见白云缭绕,时往时来。但白云还有夜随风雨出山的忙碌匆遽,不如老僧的闲淡自适。这绝顶高僧,也是‘物外度清时’的‘牧童’。牧童笛横牛背,逗弄晚风,曲意幽远,群山秀绿。闲境幽情,妙合无垠。黄龙宗禅人在牧牛和山居生活中,表达出无拘无束的意趣:‘自缘一榻无遮障,赢得长伸两脚眠’,‘寒则围炉向暖火,困来拽被盖头眠’,‘新缝纸被烘来暖,一觉安眠到五更’。在这些怡然自欣悦的诗句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临济宗‘无事是贵人’的禅髓。”【《禅宗诗歌境界》第9章《黄龙宗禅诗》,276~277页。】

“黄龙宗禅人指出:‘道不在声色而不离声色。凡一语一默,一动一静,隐显纵横,无非佛事。’所以,‘吃盐添得渴’的普通人即是‘佛’,‘十里双牌,五里单堠’的离亭道即是菩提道,‘少避长,贱避贵’即是道中人的修养。‘举足下足,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黄龙宗禅人继承《维摩经》心净则佛土净、存在而超越的思想,主张直面声色世界,用积极的态度去感应,以获得火中生莲花式的透脱:‘行脚人须是荆棘林内,坐大道场,向和泥合水处,认取本来面目。’‘向是非头上坐,是非头上卧,乃至淫坊酒肆,虎穴魔宫,尽是当人安身立命之处。’‘悟来无物不为春,荆棘林中解养神。’在热恼的人生中,绽放出圣洁的莲心;在喧嚣的红尘里,保持着安详与宁静”【同上书,277~278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