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法师南下足迹:六祖庙与放钵石的传说

禅宗思想 | 作者:网络 [投稿]

六祖庙耸立在大梅关关楼以南约200米处幽静的山谷之中,庙宇旁边有终年清泉涌流的卓锡泉。相传六祖庙为佛门弟子为纪念禅宗六祖惠能法师在此脱险而建。

惠能法师肉身像

六祖惠能俗姓卢,是广东省新兴县人,祖籍河北范阳(现北京宛平),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他3岁丧父,生活十分贫困。年纪稍大则靠卖柴度日。惠能法师在24岁那年的一天,跑到县城去卖柴,听见有人在念诵《金刚般若经》,引起了他的兴趣,便有心念佛。后得到念经人的资助,来到湖北黄梅东山寺出家。禅宗五祖弘忍法师是当时的住持。

弘忍大师画像

相传印度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法师带着传法衣钵来到中国传教,居于嵩山少林寺,这便是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传衣钵给慧可,为第二祖,慧可传给僧粲,为第三祖,僧粲传给道信,为第四祖,道信传于弘忍,为第五祖。

六祖庙和衣钵亭

惠能法师到寺后,弘忍命其到后院劈柴踏碓。惠能法师到寺中后,深得弘忍法师赏识。弘忍法师原来打算把衣钵传授给他的大弟子神秀。但自从惠能来寺之年,弘忍法师察觉在领会禅机和慧根上,惠能要比神秀优异的多。因此,他便把传授衣钵的注意力转移到惠能法师身上。一天,弘忍法师招集所有的僧徒门人,对他们说:“现在,你们可各自回去作一偈语,要取本心般若之性。若悟大意者,即传给他衣钵,立为六代祖。”大弟子神秀所作的偈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时大字不识的惠能法师针对神秀的偈语,也作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列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寺

弘忍法师认为惠能见性深透,悟契玄机,确是根器不凡,就此打算将衣钵传授给惠能。次日,弘忍法师来到碓房,见惠能腰中系舂米,便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用杖击碓三下便离开了。夜里三更时分,根性敏锐的惠能来到弘忍法师的禅房。五祖单独为他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见惠能大悟,便传衣钵给惠能法师,立为第六代祖。弘忍法师考虑到慧能出身低微,在寺里也只是个舂米的和尚,神秀可能不服,日后会加害于他随即令惠能速离黄梅,南回广东避难,三年内不得出来弘法。第二天,神秀知道惠能带走了传法衣钵,果然便率众追杀。惠能法师来到梅岭,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神秀却紧追在后。为了避免与神秀的争斗,他便把衣钵放在梅岭道旁的一块大石上,躲入密林之中。神秀追至梅岭,见衣钵放在石上,便急不可待地去取。谁知衣钵瞬时发出万道金光,把神秀一伙刺得眼花缭乱,难辨东西。那衣钵也似有万斤之重,任凭神秀如何搬动,也难以挪动半分。神秀看到如此,仰天长叹曰:“天不助吾也!”便悻悻地折回。惠能法师脱险,口渴难当,岭上无水,便以杖点石,遂涌清泉。

卓锡泉

后来,佛门弟子为纪念六祖在梅岭脱险,便在六祖放衣钵之处修建了六祖庙,将六祖以杖击石的泉眼称之为“卓锡泉”(又称“衣钵井”),将六祖放衣钵的石头称“衣钵石”。1995年为使禅光普照,南华寺佛源法师和佛门弟子捐资,又将六祖庙扩建为六祖寺,并兴建了衣钵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