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的老人

禅宗思想 | 作者:法瑜 [投稿]

法瑜

在这初秋的夜里,晚风清凉如水。窗外一弯银月挂在远处萧萧的树林上,偶而有夜鸟飞过,长鸣一声,又转瞬消失在溶溶的夜色里。

而当夜阑人静时,从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了幽幽的箫笛之声,仔细聆听,却发觉那是从现代音响里播放出来的古典音乐,虽有清幽古典的韵味,却失却了那种天然、清澈、横逸的神韵,使我听了不免感到有些惆怅,而想起了那一位吹笛的老人。

一位老人,一生以箫笛为伴,孑身一人独居山林。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那清越、横逸而深幽的笛声,总是令我久久难以忘怀。那时,我住在山上,每天清晨醒来的时候,推开窗就可以听到他那响彻山间的笛声,夜里独坐窗前或徘徊在山径上也会听到悠悠的箫笛之声,甚至在梦里那笛声也仿佛萦绕在我的耳畔。听了那清幽横逸的笛声总使人幻想到那弄笛之人是一位仙风道骨、出尘飘逸的老人。可每次当我走到山脚下的一所平房前,看见的却是一位极为普通的老人在临窗吹笛,只见他中等身材,一身简朴的布衣服,而布满皱纹的脸庞就象一朵开放的菊花,清亮的眼睛总是充满了善意,眉宇之间带着清朗,但这位老人平日就在山里打扫落叶枯枝和看管山林,他的生活也是极其简单平淡,惟有以吹笛为乐。

莲池大师曾将世间的人分为三等:第一等污俗之人好财、好色、好饮;第二等稍清高之人,好古玩、好琴棋、好山水、好吟咏;再上一等人,就是好读书之人。而这一位老人既爱吹笛,又爱山水,也算是一位清高之士,并且带着一种阅尽世事沧桑的豁达与明静。因为在他的笛声中从来没有哀愁幽怨之音,仿佛一切都是顺应天行大道,冥合这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让人听了也有明朗开豁之感。

记得在这一年的春季里,一个花香袭人细雨迷蒙的夜晚,我独行在一条迂回曲折的山径上,迷茫怅然之中,忽然又听到了山里响起了一阵阵清幽的笛声,犹如一泓流淌在一片深竹密林中的冷泉,在清悦平静地低吟,使人听着混乱的心情也变得明静安宁,仿佛置身在一个只有烟雨、花香、笛声中的世界里,忘却尘俗的烦恼愁苦。而当我向山下低首俯视时,透过迷离闪烁的灯光,我无法想象这样孤独的老人,在这缠绵的春夜里竟会吹出这样明静清澈如流水般的笛音,也许他早已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将自己的身心溶进这一片悠悠的笛声中,象云雾般地飘进这宁静的山间谷壑中,让一声声流动的音符,就象一朵朵生命之花开满了青山绿野。

而在秋风乍起,千花开尽之时,他也依然伫立在窗前横笛而吹。那时深秋的景色萧瑟凄清,满地的黄叶落花,随着长长的秋风纷飞飘舞,然后又一片片地落在他的窗前,但宁静的他犹如一泓秋水,似乎早已了悟了“无风花自落”的大自然规律,仍然在忘情忘我地吹笛,给这一方的山山水水更添几许清幽古雅。

这位老人就这样“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来觉悟世间的变幻无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以清越幽远的笛声吹出永恒的生命!

自我离开这山以后,老人的笛声依然常常萦绕回响在我的心中。但时至今天,在这异乡远地里,我才恍悟,记忆中的笛声已是一枝流浪在林间的风语。不知何时,我才能从那远去的笛声余韵中,寻回一方宁静清幽的故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