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禅宗五家 禅茶一味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禅宗典藏 佛理禅机

楞伽师资记 第四章

楞伽师资记 第四章

隋朝舒州思空山粲禅师

承可禅师后,其粲禅师,罔知姓位,不测所生。按《续高僧传》曰:可后粲禅师,隐思空

山,萧然静坐,不出文记,秘不传〔=说〕法。唯僧道信,奉事粲十二年,写器传灯,灯〔

灯=一一〕成就。粲印道信了了见佛性处,语信曰:法华经云: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

故知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施设也。

大师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言讫遂以手攀树枝,奄然气尽。

终于山+儿公山〔=寺〕。寺中见有庙影,详玄传曰:

惟一实之渊旷,嗟万相之繁难。〔+真〕俗异于〔=而〕体同,凡圣分而道合。寻涯也豁

乎无际,眇乎无穷,源于无始,极于无终。解或〔+惑〕以兹齐贯,深〔=染〕净于此俱融。

谚〔+该〕空有而闻寂,括宇宙以通同。若纯金不隔于环秎〔=癿〕,等积水不惮于连漪。

经〔=注〕云:此明理无间杂,故绝边际之谈。性非物造,致息〔+终〕始之论。所以明

?泯于不言〔=二之〕门,善恶融于一相之道。斯即无动而不寂,无异而不同。若水之为波

澜,金之为器体。金为器体,故无器而不全。波为水用,亦无波而异水也。观无碍于缘起,

信难思于物性。犹宝殿之垂珠,似瑶台之悬镜。彼此异而相入,红紫分而交映。物不滞其自

他,事莫权其邪正。邻虚舍〔=含〕大千之法,刹那总三除〔=际〕之时。惧斯言之少信,

借帝网以除疑。盖普眼之能嘱〔=瞩〕,岂或识以知之。

注云:此明秘密缘起,帝网法界,一即一切,参而不同。所以然者,相无自实,起必依真。

之〔=真〕理既融,相亦无碍故。巨细虽悬,犹镜像之相入。彼此之〔=云〕异,若殊

〔=珠〕色之交形。即一一切〔一一切=一切,一切即一〕,缘〔+起〕无碍,理理数然也。

故知大千弥广,处纤尘而不窄。三世长久,入从〔=促〕略以能容。自可洞视于金墉之外,

了无所权。入身于后〔=石〕壁之中,未曾有隔。是以圣人得理成用,若理不可然,则圣

〔?此〕无此力。解则〔+理〕通,〔?无〕碍由情拥。普眼之惠,如实能知。如猴著锁而

停躁,蛇入筒而改曲。涉旷海以戒船,晓车〔=重〕幽以惠烛。

注云:猴著锁喻戒制心,蛇入筒喻定自〔=息〕乱。《智度论》云:蛇行性曲,入筒即直。

三昧制心,亦复如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三身品》云:佛虽三名,而无三体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