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五大名枞介绍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大红袍

  学名:camellia.sinensis cv.dahongpao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税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一芽三叶埋芽重41.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 ,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内山(岩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园地。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罗汉

  学名:C.sinensis cv.Tieluohan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之内鬼洞(亦称峰窠坑),两旁悬崖峭壁,茶树植于一狭长地带的小溪涧旁(竹窠岩长窠内亦有与此齐名之树)。相传宋代已有铁罗汉名,为最早的武夷名枞。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2.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牙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29.7%、咖啡碱3.7%。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滋味浓厚甘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同其他武夷名枞。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白鸡冠

  学名:C.sinensis cv.Bqijiguan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 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水金龟

  学名:C.sinensis cv.Shuijingui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栏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传清末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微波,叶身内折,叶尖渐尖或骤尖,叶齿稍税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0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牙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3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8.8%、咖啡碱3.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似腊梅花香,滋味浓厚甘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半天腰

  学名:C.sinensis cv.Bantianyao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三花峰之第三峰绝对崖上,相传清末已有些树。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稍

  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