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永乐禅寺与武夷岩茶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山心庵,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武夷岩茶兴于唐,而天心永乐禅寺作为武夷山众多寺院之首,自然在“茶禅一味”上有其独有文化内涵。

  自唐朝开始,武夷茶叶就由茶农、寺僧自行栽种,通过种植选育逐渐形成了名丛,天心永乐禅寺的岩茶山在寺僧的长期开发下,曾拥有九龙窠、牛栏杭、倒水坑、天心岩等部份武夷山最好的岩茶茶山地,武夷山中以佛教文化命名的有铁罗汉、铁观音、佛手等品种,这也足见佛教对武夷岩茶的影响。武夷岩茶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中,就有大红袍、水金龟源于天心永乐禅寺。

  武夷岩茶源于唐、嗓于宋、贡于元,而真正使其成为茶国之王的,仍得缘于明初大红袍的闻世,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寺,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建安举子雷镒进京赶考,因天心寺寺僧赠与寺院自种岩茶,治好自已的鼓胀之症,得以不误考期,许诺若高中定回来重谢,后果高中二甲,又恰逢皇后腹胀,御医束手无策,雷镒遂荐天心岩茶,饮后即畅,龙颜大悦,敕该茶茶树为茶中状元“大红袍”,并敕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并遣雷镒回山,大兴土木、兴建寺庙,此后香火大盛。据史料考证,“大红袍”三个字确为天心寺僧镌刻。现在天心永乐禅寺象鼻岩上还另刻有“茶王”二字,该字谁刻已无从考证,巧的是在这二字之下也有几棵茶树,用之制茶,十里飘香,茶汤金黄醇厚,为寺中珍茗。

  清咸丰五年(1855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士子林凤池前来福建参加考试,得中举人。闽省林氏宗亲设宴庆贺,并邀其游武夷山,林凤池在天心永乐禅寺喝武夷岩茶,钦羡不已,于是央求寺院方丈让售一些“青山乌龙茶种”带回台湾种植,后获赠三十六株,由武夷山天心寺僧培育的良种茶自此传入台湾。林凤池回台后,分送乡亲种植,并按闽北乌龙茶的采制工艺制作,后来其晋京,将新制的乌龙茶敬献给光绪皇帝,光绪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即其种植所在地的山名赐称“冻顶茶”。冻顶乌龙至今已饮誉海内外百余年。

  现在天心永乐禅寺寺僧仍在不断培育良种,已拥有老枞水仙、铁罗汉、肉桂、百岁香等优良品种,该寺并于二000年“凯捷杯”武夷岩茶大赛中用老枞水仙制成的岩茶获“茶王”称号。现寺院拥有茶山三十多亩,年产精制岩茶量四千多斤,为武夷山重要的正岩茶产地。同时,寺院还开设了禅茶居,为过往高僧、香客、茶客品茗论道提供了一个优良场所,并整理出了一套武夷禅茶茶艺表演工序,为武夷茶文化的整理和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