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从中药向饮品的转变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在我国,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异常丰富,不但讲究茶的品种、作用,也讲究饮茶的形式,这就形成了颇具东方色彩的茶道。茶道的形成始于唐,而成于宋。到了宋代,基本不再将茶制成茶饼,而是将茶简单地进行加工,非凡是绿茶,更是保持了茶叶的原形。也不再将茶进行考炙,碾成细末,再进行锅煮,而是直接将茶叶放入壶中冲泡,这也保证了许多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掉。喝茶时不再加入调料,完全保持了茶所独有的非凡的本色清香。值得一提的是,因喝茶的需要,又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制壶,而且将壶业发展成为一种工艺,并产生了制壶大师和作为艺术品的茶壶。人们也不再用大碗喝茶,而是用小盅品茶,宋代诗人陆游曾写过:“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用诗人的话说细啜慢饮才是品。只有品才能做到心领神会,也只有品才能体会到品茗的妙处,同时也只有品才能充分调动人的嗅觉和味觉功能,用沉静下来的心思领略一种雍容大度的闲适心境,给疲惫的身心一个放松恢复的条件。

  选一处安静的环境,小桌上置一茶盘,一把紫砂壶,小茶盅若干。先用温开水冲紫砂壶的外边,叫“洗尘净身”,洗去尘世间的烦恼,放松身心,净化心灵。同时使整个茶壶温度均匀,利于茶香氤氲。掀开壶盖,放入茶叶,倒入开水,叫“翻江倒海”,形象地描绘出冲茶的情景,极富想象力。将水倒满后,手拿壶盖轻轻地抹去浮在上面的泡沫,叫“春风拂面”,即洗了茶,又有淡淡的茶香飘散而来,只感觉宁静清爽,心旷神怡。稍停片刻,将泡好的茶倒入茶盅,叫“佛施甘露”。这时轻拿茶盅,一闻、二品,绿茶的清悠,红茶的醇浓,乌龙茶的香鲜,黄茶的爽悦,白茶的黄亮,黑茶的厚重,花茶的绵芳,其精妙之处无以言表,此时不是饮,更不是解渴,如此品味,只觉得一股茶香萦绕心田,心随茶香而飘然;甘甜玉液润滑全身,身轻无烦而醉然。不是神仙而胜似神仙。

  我国为茶的王国,因产地不同,制作有异,而品种繁多,大体上可分为绿茶、乌龙茶、红茶等。仅绿茶又有龙井、碧螺春、云雾、毛尖等不同品种。其它还有大红袍、铁观音、白茶、普洱茶、陀茶等。到底喝什么茶好,这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绿茶清爽,红茶暖胃,乌龙茶提神,白茶降糖,花茶疏肝。今年87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很喜欢喝茶,在一天之内喝不同的茶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颇具启发意义。

  当然,茶也并非人人皆宜,也非什么时间饮都好。饮什么茶,什么时间喝,也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喜好。茶,亦药亦饮,亦当辨证用之。品茶,既是一种生活品位,也是一种优雅的境界,不同的茶或清香、或苦涩、或甘甜,或润滑。茶如人生,也许这就是文人雅士和长寿老人喜欢品茶的原因。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