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意人生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古语云:“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处于人们日常生活每天必须面对的七件琐碎之事的最后一位,但学问深奥。

  在我的感受中,喝茶大抵与人的性情、年龄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小时候对茶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把土茶壶上,上面还有一个弯弯的提手。那时,茶在我眼里只是一种解渴的工具。

  炎热的夏天里,母亲烧上一锅开水,舀进土茶壶里,抓几片褐黄色的大叶子丢进去,盖上茶盖,等茶凉下来后,就成了一家人解渴的茶水。大叶子茶也叫“三匹罐”,取一壶茶只需放进三匹茶叶之意,是一种没经过揉制的简单粗茶,采自村民自家的茶树,烘干就成,非常便宜,泡出来的茶水橙黄浓稠,极解渴。父亲每次下田忙碌回来,一进门,总是倒上满满一大碗茶水。

  少时不知茶滋味,与茶的感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是在干渴时,一次次与茶亲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喝茶最惬意的感受,就是将茶缸悬得低低的,看着橙黄的茶水从壶嘴里倾倒下来时,那长长流动的水线,仿佛将我的少年时光,拉成乡村那条遥远的村路。

  人到中年几经周折,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周围都是一些与茶相伴的同事,工作之余,大家的话题大都与茶有关。双休日上同事家,主人拿出上好的茶叶、茶具,小小的茶杯,精致的紫砂壶,煮水烹茗,不一会儿茶香袅袅,馥郁盈室。主人似是茶道高手,侃侃而论茶艺之道,关于茶具、水质,什么样的温度适宜冲泡什么样的茶,娓娓道来,不厌其烦,如数家珍。

  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一次、二次,这样的时间久了,我也知道了红茶、绿茶、花茶、普洱等茶之诸多门类,像西湖的龙井、武夷的大红袍、云南的普洱、安溪的铁观音,我都细细品味过。知道随着季节的变换,喝茶也有诸多讲究,“花引茶香,相得益彰”,春天里需多饮花茶,令人神清气爽,如茉莉花茶香气清婉,饮之浓醇爽口馥郁宜人,有缓解春困的效果;绿茶属未发酵茶,“寒可清热”,夏天里喝绿茶,如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生津止渴,消食化痰;秋燥之时饮半发酵的青茶,如乌龙茶等,不寒不热,清热润肺,齿颊留香;冬饮全发酵的红茶,御寒养胃,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细品慢咽个中滋味,既学到了一些茶叶知识,又品尝到种种饮茶的乐趣。

  一次旅游,在一茶庄,我买下一套紫砂茶具。回到家里,也试着煮水烹茗,学着别人的样儿品茶、观色、闻香、识味,让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都活跃起来,虽不能达到李商隐“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的那种飘逸之境,但在忙忙碌碌中能有片时静心品茗,忘掉岁月中沉淀的一些琐碎烦恼,也可从中寻找到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淡定。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这样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其实人生亦如茶,苦涩中蕴含着甘甜,一道浓酽,二道清醇,三道趋淡。只有静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李笙清)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