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走进国家级非遗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中国佛教禅宗网讯 在国务院新近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榜上有名,安溪铁观音独树一帜的制作技艺更加引人瞩目。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清雍正、乾隆年间,因茶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而得名铁观音。安溪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的实际,发明了一套“半发酵”的独特的铁观音制作技艺,被茶叶界公认为“最高超的制茶工艺”。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采摘工艺有采摘期、采摘标准和采摘技术;初制工艺有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10道工序;精制工艺有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6道工序。制作优质精品铁观音必须具备"天、地、人"三个要素。天,指适宜的气候环境,在天气清朗,昼夜温差较大,刮东南风时制作者最佳;地,指纯种铁观音茶树,适应茶树生长的良好土壤、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人,指精湛的采制技术。

  在整个制茶工艺中要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灵活掌握各道工序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制作方法是:茶青在人为控制和调节下,先经晒青、凉青、摇青,使茶青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现象,构成独特的“色、香、味”内质,又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而后又进行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带有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的铁观音高雅品质。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十分精细,有“好喝不好制”之说,铁观音制作技艺的关键是做青,其所呈现的“绿叶红镶边”的神奇征象是其他茶类所没有的,从而形成铁观音独特的色、香、味,富有神韵和魅力,在我国制茶界上独树一帜,形成了铁观音茶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科学、经济价值。

  安溪铁观音发展至今,已成为安溪最重要的民生产业。安溪全县108万人口中,有80多万人口得益于茶产业,有30多万人直接从事于茶产业。至2007年底,安溪全县茶园总面积50万亩,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50;年产茶叶5.2万吨,约占全国年茶叶总产量的1/25;各类茶叶加工企业550多家,全县涉茶行业总产值57亿元。2007年安溪农民人均茶叶收入3560多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35元的55%。(稿源:福建农业信息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