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闻

因果启示 | 作者:网络 [投稿]

  仁心仁闻

  宋王曾。赴试礼部时。闻母女二人哭甚哀。因询其邻。因少官逋钱四万。以一女鬻于商人。今将远离故耳。曾谓其母曰。汝女可卖与我。仕宦往来。时得一见。遂以原价与之。令还商。约三日迎女。逾期不至。访之所馆。则曾行矣。是年礼部廷试皆第一。仕至宰相。封沂国公。

  王曾宋朝益都(今山东省昌乐县)人,字孝先,为人正直,心地仁慈,为宋代名臣。

  宋真宗咸平年间,参加省城乡试,名列第一。其后又以乡贡(会试中式的贡士),前往京都参加礼部廷试,途中住宿一家旅馆,听见附近人家有母女二人,哭声非常悲切,王曾探问邻居,得知因为欠官债四万,家中贫困,一时无法偿还,由于官方追逼很急,迫不得已,只有将女儿卖给商人,母女就要远别,从此永远不得相见了,因此哀伤痛哭,王曾听了,怜悯母女处境凄凉,对其母说:“你的女儿可以卖给我,我在官宦中往来,你们母女也可有相见的机会。”于是拿出银钱来,退还商人,并清还所欠的官债,约定三天之后前来迎娶。过了三天,其母不见王曾前来,心中感到奇怪,便到旅馆去访问,旅馆主人对她说:“王曾已经离开了,留下一封书信,托我转交给你。”不料信里并不提到钱的事,只是叫她选择好人家婚配。这才知道原来王曾是一位仁人君子,有心相助,母女感激万分。

  王曾到达京都,应试礼部及殿试应对,都名列第一,先后连登三元,亲友临门道贺,有人对王曾说:“恭喜士子,状元及第,今后一生吃穿享用不尽了。”王曾以严正的态度回答说:“我王曾生平,志不在温饱,难道做官,就是为了讲求个人的温饱享受吗????? ”不久,王曾入直史馆,又转任翰林学士,其后又升任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正直立朝,一丝不苟,政事功业,高超特立。

  到了仁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位),封沂国公,去世后赐谥号文正。

  ※王曾以恻隐仁心,见人急难,施以救济,虽然毫无望报之心,而天报却不爽。

  古今世人,读书做官,有两种不同的品格:一种志在温饱,追求高官厚禄,为的是享受荣华富贵,居官为政,处处为肥饱个己私利打算,因此往往临财苟得,终为贪官为污吏而遗臭万年。一种志在贡献一己所能,服务国家人群,诸如王曾,立朝当政,处处为利国福民着想,无暇讲求个己温饱,终成正直不阿之名臣,德望勋业,卓然于世,千秋传为美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