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九】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观见到色蕴消除绝尽,而受蕴则清晰明白,修道不前没有新的证悟,便退回到原来的境地,从而智力衰微,进入一种颓坏的境地,绕来绕去无所证见,心中忽然生出大枯渴,任何时候都处于昏沉冥顽之中,并且还将这种境地认为是勤奋精进,这等修心叫做无慧自失,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为成圣,那就会有忆想之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使他一天到晚揪住心思悬在一个地方,从而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除尽绝,但受蕴却清晰明白,其慧力超过了定力,从而失却勇猛锐利,使各种的殊胜妙慧反而被此心性毁坏。然而己心却以为自己是卢舍那佛,稍得一点进步便以为满足,这等用心叫做亡失恒审,是沉溺在短暂知见之中。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为成圣,那就会有智力低下顽劣易知足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逢人便说,我已得了无上第一义谛。从而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除尽绝,但受蕴却仍清晰明白,新的证悟还没有获得,过去的悟心已经亡失了。在进不能前,退不能守的境况中,觉得进退都十分艰难,这时忽然从心中生出无尽的忧虑,如坐在烧红的铁床上,更如饮了有毒的药水,万般痛苦,只求一死。常常希望别人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期望早得解脱,这等修行叫做失于方便。能悟解则没有灾褐,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那就会有一分常忧愁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致使他手执刀剑割自己身上的肉,并欣然于这种自残生命的行为,或者常常忧虑不堪,便躲进深山老林,不耐烦见到人,从而失却了正受,而从此沉沦。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色蕴消除尽绝,但其受蕴仍然清晰明白,见自己处在清净之中,便会在心体得到安稳之后,忽然生出无限的喜悦,心中欢悦而不能自止,这等轻安叫做无慧自禁。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就会有一分好喜乐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见人就笑,在路边旁若无人地自歌自舞,自称已得了无碍的大解脱,却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