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基本礼仪

入门须知 | 作者:网络 [投稿]

第四节、 四威仪

  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教律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

  一、行如风

  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时,眼睛要平视,不可左抛又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

  二、立如松

  非时不住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地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并于适当立时则立,立于适当的位置,并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仪之相。

  三、坐如钟

  跏趺晏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即坐时,应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切不可坐姿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

  四、卧如弓

  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暂时的卧,则右譌晏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第五节、佛门日常礼仪

  一、入

  1、消假--回寺院后,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

  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

  二、出

  1、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

  2、送驾--送师父出门当顶礼送驾。

  三、 穿着海青应注意之事项

  (一)上下楼撩衣之法。(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二)穿海青时,双手不可下垂,应放掌或合掌。

  (三)跪拜时如何撩衣?(双手同撩前片)

  (四)长跪时如何起身?(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

  (五)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六)闭静后,双脚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四、 斋堂仪规

  寺院的食堂称为斋堂,师父们吃饭称为过堂。

  (一)内外威仪当具足

  1、内: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2、外:端身正坐,正意受食,切勿散心杂话、起诸分别。

  (二)食为法本-受食当内外威仪具足,并当发三愿:

  1、愿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诸恶莫作)

  2、愿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众善奉行)

  3、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古德云:【五观若明(存),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三)拿碗筷的方式

  1、碗--表龙珠、精华,如吾人本具之如来智能德相,即所谓的摩尼珠,欲【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

  2、手--谓之龙口含珠。

  3、筷子--谓之凤点头。

  五、 讲堂规约

  (一)闻法的心态-殷重渴望的盆,方能满装智能法音,开创自在的人生。

  (二)闻 思 修-专注的听,仔细的想,行我所知,才能达到闻法的真义。

  (三)独坐的威仪-抬头挺胸,端坐摄心,会让你听得更深入,更清楚。

  (四)桌面整洁-桌面是摆放经书的道场,保持桌面整洁,就是恭敬佛法的具体表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