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布施难,没钱供养后的获益不可思议

佛与人生 | 作者:网络 [投稿]

贫穷布施难,没钱供养后的获益不可思议

  学佛者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受用都源于自己的福报。这福报的来源既包括当下努力工作、辛勤劳动,也包括过去生中的栽培。而栽培福报,最直截的方式莫过于布施和供养。

  但也常常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也知道供养可以得到财富,如果过去没有种下福报的因,这辈子贫困潦倒,甚至还等着别人来布施我,又哪有钱去供养呢?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白一点:供养和布施最为重要的并非钱财多少,而是在于供养和布施时的发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等到有钱才去布施、供养,贫穷更要布施、供养,这样的发心更加殷切,果报成熟得也更快。

  《四十二章经》中释尊举出了五种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其中居首的便是“贫穷布施难”。而我们学佛者,若能于此难中坚持不为境转,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发大心、修大行,必定能感得大福报。

  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七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隋朝时,大万村有一位田遗生,家里很穷,家徒四壁,有四个女儿,连衣服都没有,只能用稻草遮挡身体。有一天,终南山的高僧普安法师带着僧众路过,村民都争先恐后要供养。

  田遗生的大女儿叫华严,已经二十岁了,很想供养法师,但是家里只有两尺粗麻布。她很悲伤,仰头长叹。突然发现屋梁的空隙中,有一团乱稻草,她取下来一看,居然有十粒小米。这对于食不果腹的她来说就是宝贝啊!

  但她首先想到的并非自己,而是三宝,于是将这十粒小米磨去皮糠,连同那两尺粗布,准备去供养三宝。但是问题来了,她连衣服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出门呢?

  于是,一直等到天黑的时候,她才趁着月光,就地匍匐着前进,把粗布放到僧房前,又把十粒粟放入僧众的饭锅里。然后她就祈愿弟子因前世悭贪,这一世受此贫穷苦报。而今深生忏悔之心,希望用这一点物品供养众僧。如果我的业报消除,煮饭就变成黄色。

  第二天早晨,师父们看到煮的白米饭居然变成黄色了,觉得很奇怪。普安法师知道其中因缘,就把华严女供养的事说了,大家都被感动了。

  从那之后,有很多人用财物救济她们家,她们家很快就不贫困了。不仅如此,后来普安法师还为华严女准备了法衣,并且度化她也出家。出家后的华严女通过精勤修行,获益不可思议,《续高僧传》中用八个字来概括:声名重振,弘悟难述。

  虽然只是两尺布和十粒米,但华严女供养的心十分真切,因此她供养的果报也就成熟得特别快。佛法中发心最重要,所以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