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消除业障?如何判断业障是否消除?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怎么消除业障?如何判断业障是否消除?

  在佛教当中,业障指的是众生于身、口、意所造的能蔽障正道的恶业。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因为不善的身体行为、语言表达、思想活动等,不断地给自己积累恶的业力、能量,这种恶的业力会一直伴随着你,影响你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子女等等。

怎么消除业障?

  业障示现后,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很多善知识问得最多的问题便是:“怎么能够消除业障?”几个消除业障的有效方法

  一、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佛教中,有一个词叫“随喜赞叹”,我们要经常随顺别人的欢喜,知道赞叹他人。这样不仅有助于别人修行得道,也利于我们自身的修行。因为我们在赞叹、随喜他人功德的时候,清净心就生起了,内心的污染与杂念也就消除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二、学会宽容、懂得忍辱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若能多一分宽容,便会少一分纠结;若能多一分忍辱,便会少一分烦恼。只有学会宽容,懂得忍辱,我们的生活才会风平浪静,少些许狂风暴雨。

  三、诚实谦恭、正直厚道

  佛陀在经中,一再告诫弟子要诚实守信、厚以待人,要求佛弟子们要言行如一。我们不仅要在行为上诚实谦恭、正直厚道,还要在言语上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且不可造口业,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

  四、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十恶业中,有四种与口业相关,包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都是在论人是非,常常给别人带来诸多烦恼,也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佛菩萨们一直劝诫弟子们要说赞美的话,要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目的就是让大家成就清净之心、清净之口。真正的修行人,不会去关注他人的是非,只精进地用功办道。

如何判断业障是否消除?

  出离心生起

  业障消除了,贪心、执着会慢慢减少,看淡世间物质的执着和情感的执着。

  智慧生起

  智慧是每个人本有的,业障消除了,本有的智慧就会生起。在烦恼、是非升起的一刹那,看你是否能觉知、降伏,才是修行的真意。研究佛学不能减少业障,时刻观察自己的念头,让智慧生起,才是学佛的根本。

  慈悲心生起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无法慈悲,皆是因为执着于一个我,我执障碍了我们的慈悲。很多人虽然知道慈悲的含义,但是,慈悲不是嘴巴上讲讲就过去的,而是在实践中,才能发觉自己够不够慈悲。

  菩提心生起

  三世诸佛都是因为发了为众生离苦得乐的愿力而成佛。菩提心就是不忍众生苦的心,你发愿去救他们出苦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拔众生出离苦海,这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佛教徒应该发菩提心,但这种心不是嘴巴念念“无量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就是的,而是要切实地去实行的东西。

  恭敬心生起

  凡夫都是看自己很了不起,看大家都是凡夫,唯独自己是菩萨。而真正的菩萨,则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别人都是菩萨。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有修行,这说明我们业障并没有消除,只有看到自己没有修行时,那时你的业障才减轻。

  总结一句话,如果你本有的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恭敬心、智慧都生起的时候,说明你的业障在减轻。如果学佛后,你越执着、越我慢、越贪心,那说明你的业障还没有减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