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冤亲债主?有必要解冤释结吗?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什么是冤亲债主?有必要解冤释结吗?

  又是一个香期,看着走出寺院的小明,寺门口的骗子充满干劲:“请个护身符?300/600/900的都有!”“不用,谢谢。”“呵,小心冤亲债主一直跟着你!”

  虽然未曾受骗,但那句厉声的威胁,依旧让小明难以释怀,究竟什么是冤亲债主,他们是怎么产生的,可以如何化解?本篇文章便来谈谈这个令人生畏的“冤亲债主”。

什么是冤亲债主?

  在许多人的概念里,“冤亲债主”充满着神秘、阴暗的色彩,认为其是来源不明、不可名状、影响我们运势、健康的“怨灵”,因此对其充满恐惧。

  其实,在佛教中,冤亲与债主是两个概念。前者指的是在前世今生乃至无尽轮回中,经由身口意三业造就的业力而与我们绑定、结缘的众生。

  在这些众生中,既有因彼此侵犯、伤害、吞食等方式,造下恶业而与我们结下怨仇的众生;也有因彼此关心、照顾、相爱等方式,造下善业而与我们结下善缘的众生,如亲友,仇敌,宠物等都属于“冤亲”。

  而“债主”则是指这些宿世与我们结下恶缘或善缘的众生,于此世或后世需要我们以同等方式进行偿付,也即是我们所谓的障碍修行等等。

  冤亲债主的由来

  累劫轮回中,我们由于贪嗔痴的驱动,通过身、口、意造作了太多的恶业,与无量众生结下不少怨仇与缘分,常见的如:

  身业

  身业即我们所作的行为,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杀生食肉,如《楞严经》所记载的:“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 常在生死。”

  口业

  口业即是我们所说的话语,如与人口角相争,诬陷、诋毁、谩骂,从而与人结仇。这就像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在此世或后世被当时的被害人以同样的方式加以报复后,这个结才会解开,但解开的同时,我们又会因对方的报复而心生怨恨,从而又结下了新的怨结,如是往复,没完没了。

  意业

  意业即是我们内心的念头,如对家人、恋人、宠物的贪执也将形成业力的绳索将我们牢牢绑定。

有必要解冤释结吗?

  久远劫来,我们通过六根向外驰求,攀援色声香等六尘外境,求名逐利,被五欲所转,从而建立贪、瞋、痴三毒之根,起身、口、意七支之罪,与越来越多的冤亲债主加以绑定。

  但我们因为迷而不觉,随着时日之久,这种绑定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牢固,而相应我们所需酬付的苦报也越来越重。而我们也在“造业——结缘结怨——受报——再造业”的推动下,轮回不休,往来六道,脱苦入苦,永无止息,因此要想摆脱这种循环受苦的情况,就需要解冤释结,也即化解业力。

  解冤释结的方法

  常存善心

  首先要常存善心,既已知“造业-结缘结怨-受报-再造业”的受苦循环,那么我们在受报时,便可以修慈悲忍辱,不再主动去结下新一轮的怨结。比如在被人辱骂时,能忍住不去回怼。

  又比如发心食素,如一时无法转变,可以先从购买三净肉(也即此众生不因我而死、我没有看到或听到它被杀的情景),或仿荤素食,并发愿每日吃一顿、每周吃数顿开始。如此业报虽多,但在无尽的轮回中,终有还尽的一天。

  发露忏悔

  业所作不失,凡所作业,必定受报,但受报的程度却因我们的处理方式有轻重的不同。就好像争执的双方如果能彼此道歉、原谅,那么争执就能由大化小,怨结同样如此。

  而拜忏便是经由在佛前披露忏悔过去所作恶业,诚挚地与过去被我们伤害的众生致歉,并在十方无量诸佛菩萨前承诺再不复犯。而若果真能再不复犯,便再不会产生新的冤亲债主,从而也就能够永离这个由业力推动的轮回体系,从而离苦得乐,得大自在

  祈福、超度

  在上述方式之外,还可以为我们的冤亲债主祈福或超度,令其因为这个因缘能够听闻佛法,也能从这个受苦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与我们解冤释结,从今以后,永为法亲无别异想,常为菩萨慈悲眷属。

  报名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含括了放生说法、拜忏、祈福、超度、授幽冥戒、供佛、施食等佛事的法会。大众可借由迎请而至的无量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及僧众之力,为一切众生、冤亲债主祈福、超度,并将功德加以回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