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为眼根受损者说的一种法门

佛学常识 | 作者:妙声法师 [投稿]

妙声法师: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为眼根受损者说的一种法门

  佛法强调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堪作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绝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盲聋喑哑的残疾之人较之一般健康人群苦楚更甚,自然也得佛陀着意护佑。因此对于盲人,佛教绝不歧视。不仅如此,释尊还能够应病与药、对机说法,更有专门为眼根受损者施舍的特别法门——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十大弟子之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就是修持这一法门而得成就的。

  阿那律,也作阿楼驮,或阿泥楼豆,仅仅是梵音轻重不同的缘故;译成中文是无贫的意思,因为过去生中供养辟支佛一碗饭的功德,九十一劫中常处富贵,从未遭受贫穷之苦,所以称为无贫尊者。

  阿那律尊者是甘露饭王的儿子,而甘露饭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之弟,因此他是佛的堂兄弟,贵为王子。尽管如此,后来尊者也因受了佛陀的感召,阿那律尊者毅然跟随佛陀出家学道。

  他出家以后,过着出家人简朴而严谨、守规律的生活,除了静坐自修,更要听佛陀讲经说法,每天起早睡晚,不比在皇宫里生活,整天可以悠哉游哉,无所事事。所以每当佛陀说法时,他都忍不住犯困,总是打瞌睡。

  偶尔一两次这样,佛陀可以原谅,不跟他计较。可是每次都是如此,佛陀看在眼里,忍在心头,积之既久,实在感觉他牺牲听法的机会太可惜了,于是乎以不客气的态度,呵斥他说:

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

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意思是说:喂!喂!阿那律,你为什么老是那样昏沉贪睡?简直变成螺蛳蚌蛤那一类水族了!你自己想想,如果一直像螺蛳那些小动物一样,关在贝壳中昏睡不醒,就是睡上一千年,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那里还有机会听到佛法呢?这样懈怠、懒散,长此下去,会有什么出息啊!

  阿那律尊者经过佛这一番训斥后,惭愧得无地自容。他自责地想:当时出家是为了学佛,为了要了生死,怎么可以这样贪睡?耽误了修持的时间,恐怕会遭受堕落的苦果。于是从此发愤精进,不仅是白天没睡,连夜晚应该休息的时间,他都忍住不睡,就这样不眠不休的用功。可惜过犹不及,他这样蛮干,结果把一双眼睛搞瞎了。

  佛陀看到阿那律双目失明,十分怜悯,除了百般安慰他以外,更教他一心修习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三昧译为正定,乃定慧等持之境界)。尊者天天按照佛陀的指示去修习,不久居然证得了阿罗汉果

  此时,他具备了天眼通,不仅不再需要肉眼,而且天眼照彻,无论多远他都看得见。以此天眼观察大千世界,就好像是看手掌中的一粒庵摩罗果(庵摩罗译为难分别,其果似桃非桃、似柰非柰故),一目了然。在佛的弟子中,他被称为“天眼第一”。

  有关阿那律尊者修持三昧的情形,他自己在《楞严经》中曾有这样一番陈白:

  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

  结合《楞严经》所阐发的义理,佛陀对失明后的阿那律尊者加以开导,应是为他说明肉眼虽失,而能见之见性未失,可以据此未曾失去的见性,修持一种不用眼根而能够照见外境的法门,也就是尊者自述的“我不因眼观见十方”。

  修持这种法门之时,要收摄其心,摒弃杂念,于见性中一心好乐见到外境;只存着想要照明这一个念头,除此之外别无他念;以此正念坚固,不为妄想所动,犹如金刚能破坏一切,而一切不能破坏;久久为功,便能成就不可思议的三昧。

  因此,这种法门的名称为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由此可见,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眼根能见,不过是一种凡夫的虚妄执着,眼根仅仅是见性所借助的身体器官,纵然眼根坏灭,仍有见性不失。这在《楞严经》中佛和阿难尊者的一番对话里有具体说明:

  佛言:“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概括来说,盲人所见的黑暗与眼睛健康者在暗室中所见黑暗并无不同,眼睛的作用就好像是暗室中的一盏灯,只是能够令原先看到的黑暗变得更加明亮而富有色彩。因此,盲人与其他人所见虽有明暗不同,但本质都属于“所见”的境界。

  盲人因为眼睛的疾病,不能像其他人一样看见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姹紫嫣红,但他们“能见”的见性并不曾失去,就好像一个眼睛健康者进入暗室,没有灯光但能见的功能也未曾失去一样。所以,眼睛仅仅是一种工具,并非真正能见的本性;能见的见性在于心,而不在眼。

  明白了这样一种道理,再去依此未曾失去的见性来修持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自然能得天眼,照了世间如观掌果又有何难呢?

  说到此处,我们不得不赞叹释迦世尊的智慧,能够指出一般人的虚妄执着,并且通过与阿难尊者论辩的方式将见性是心非眼的道理(解)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不得不感念释迦世尊的慈悲,不舍众生,应病与药,专门为盲人提出了乐见照明金刚三昧的修法(行),令他们也能够成就圣道。实在是解行互融、悲智双运,谆谆师教、切切婆心!

  我等弟子,无论眼根有恙与否,都应对《楞严经》中所阐发的义理深深体会、细细思惟,欢喜信受、依教奉行,以契三昧无生之智,而酬释尊莫大之恩!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灵隐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