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像的手势“施无畏印”与“说法印”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菩萨像的手势“施无畏印”与“说法印”

  平日里参观庙宇、石窟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许多姿态各异的佛菩萨像。细心的人会观察到,不同的佛菩萨像,有着不同的“手势”。有的向外伸出手掌,有的将手垂落,指尖触地,还有的盘腿而坐,双手平置于丹田。

  其实,佛菩萨像的“手势”,叫做“手印”。手印,顾名思义,便是手作的“印”。这里的“印”,也称“印相”,是手指动作所结的印契,标志着“法界之性德”,即是诸佛菩萨的特点、性格与心理。

  佛教画像、造像中手印繁多,十分讲究,特别是密宗,有数百种印相,这些印相在僧众修行、造像艺术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佛菩萨印相,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两期佛菩萨“手语”,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较为基础、通常被组合使用的佛菩萨手印,也是佛教各教派中比较统一的五种常见手印,民间也称——“释迦五印”。

  这五种手印分别为:施无畏印、说法印/转法轮印、禅定印、触地(降魔)印和与愿(施愿)印。今天,就让我们先来了解其中两印:施无畏印,与说法印/转法轮印。

施无畏印

  施无畏印,顾名思义,施无所畏之德,离怖畏之印明,象征着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结此印时,举右手至肩侧,五指前伸,掌心向外。关于无畏印,《经律异相》中还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调达欲害佛及佛弟子》:“调达与阿阇世王,共议毁佛及诸弟子…饮五百大象,使醉令蹋杀之。醉象齐头径前趣佛,佛举五指为五师子,同声俱吼,震动天地。醉象伏地不敢举头,醉解垂泪悔过,王及臣民莫不敬肃。”

  这个故事说的是,佛教僧团中的叛逆者提婆达多(调达)放出五百头醉象,想加害于佛与其弟子。醉象袭来,佛举五指施无畏印,吼声震天动地,使醉象倒伏清醒,后悔垂泪,也让本想加害于佛陀的王与臣民肃然起敬。可见,无畏印震慑邪魔,唤醒误入歧途之生灵,福佑众生无所畏怖,平安喜乐。

说法印

  说法印,象征着佛菩萨说法传道,开示众生。结此印时,以拇指与食指(或中指、无名指)相捻成环状,其余指放松舒散。“说法印”配合相同或其他印契,即成“说法相”。

  《大日经疏演奥钞》中描绘了这样一种说法相:“以左手大指头指,头相捻,并中名小三指,右手亦然。及以左手仰掌,横约着心。以右手腕着左手名小指等头,以掌向外,散其三指也。”

  两手均结说法印,拇指与食指相捻成环,剩余三指并拢,左手掌心上仰,横放于心脏位置,右手腕靠在左手的无名指或小指的指头位置,掌心向外,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舒散,即为说法相。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转法轮印”也被称为说法印。转轮法印,也被称作“金刚轮印”、“胜愿吉祥法轮印”。结此印时,两手相背,而左右拇指外的八指相互穿插勾结,将左拇指伸及右掌中,并以右掌拇指指尖与左拇指指尖相抵。

  转法轮印象征着以法轮破烦恼执念,从而清净众生身心。相传此印契表现了释尊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之相,也有着佛说法之意,故而为说法印。《大唐西域记》就记载着鹿野苑结转法轮印的佛像:

  《鹿野伽蓝》:“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勤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如来成正觉已初转法轮处也。”

  从婆罗痆河东向东北走十余里,就到了鹿野苑。大围墙内有二百余尺高的精舍,里面有一尊黄铜佛像,与如来真身一般高大,手结转法轮印契。

  精舍西南石塔前有如玉般映照清晰的温润石柱,若是殷勤祈祷,能看见众生影像,有时则能看见善恶相貌。这里便是如来成正觉后初转法轮的地方。

  常言道佛菩萨发愿,皆为众生,消灾弭劫,福利世间。佛菩萨施无畏印,震慑邪魔,庇佑众生无所怖畏,幸福安乐。结说法印、转法轮印,破烦恼执着,开示传道,度化众生至彼岸

  短短一世间,漫漫渡河路。区区两手印,甸甸慈悲心。无忧无惧,乘法为栰,得印契佑,福德圆满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