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天是谁?大梵天简介

佛学常识 | 作者: [投稿]

印度教

  虽然梵天在印度教里是三位主神的其中一位,但很少印度教徒实际崇拜他。今天的印度有好几万座寺庙供奉三位主神之二的毗湿奴和湿婆,但供奉梵天的寺庙却极为少见。现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庙位在拉贾斯坦邦城镇普须卡。其它的寺庙位于卡拉拉邦的希鲁拿伐亚、坦米尔纳德邦坦加布尔县的坤拔可南、拉贾斯坦邦巴尔梅尔县巴洛特拉乡的阿所特拉、果阿邦索托利乡的布拉哈玛·卡尔玛利(Brahma-Karmali)、古吉拉特邦萨巴坎塔县的县治克德布拉哈玛、喜马偕尔邦库鲁县的县治库鲁。在九夜节期间,人们前往希鲁拿伐亚的梵天寺庙祭祀与庆祝。

  古吉拉特邦的城镇克德布拉哈玛也有梵天的塑像。孟买附近的索帕拉(Sopara)地区也发现了高约1.8公尺的梵天塑像。安得拉邦的斯里卡拉哈斯提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庙。

  印度神话很多故事都提到梵天因为受到诅咒而在地球上乏人崇拜。

  1. 宇宙肇始之际,毗湿奴和梵天巧遇湿婆巨大的林伽(阳具),于是双方分道扬镳,前往寻找林伽的起点与终点。毗湿奴负责寻找终点,而梵天负责寻找起点。毗湿奴变成一头野猪,不断向下挖掘;梵天则变成一只天鹅,向上飞翔。但找了许久双方仍然找不到目标。毗湿奴只好放弃,在湿婆面前跪下,表示湿婆才是宇宙真实的梵。但梵天并不轻言放弃,他不断地飞翔,直到发现露兜树花。由于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树花替他作假见证,说梵天已经发现林伽的起点。此时,全知的湿婆动怒了,诅咒了梵天,使他不被三界众生所崇拜。但湿婆却祝福了毗湿奴,说他将得到和自己一样的崇拜。

  2. 一种说法是,梵天创造了智慧女神辩才天,辩才天应算是他的女儿,但梵天却又娶辩才天,有违伦理,故他的一颗头被湿婆给砍掉了,也因此,不被湿婆与人们喜爱。

  3. 有一说,圣者布里古斯邀请梵天参加一场祭典,但梵天却沉浸在妻子辩才天的音乐之中,完全不理会圣者的呼唤,圣者大怒之下,便诅咒梵天,永远没有人类会崇拜他。

创制字母

  根据历史传说,梵天创造了梵字字母Brāhmī,中国文献中也找到相同的记载:

  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说:“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47个字母)。”

  二、“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683)在其名作《法苑珠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大正藏》第53册,351页中、下)

  梵文字母成为印度半岛最早的书写符号,一般学者认为在公元前三世纪。从公元四世纪开始,梵字转化为笈多字体Gupta,六世纪出现悉檀字体Siddham,至十一、二世纪时,天城字体Devanagarī取代了悉檀字体,使用至今。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用拉丁字母转写梵文,但跟天城字体是并行不悖的。

  以最流行的天城体字母为例,天城体字母因为有悠久拼写梵文的历史且在当今印度其使用范围有持续扩张之势,所以被当代世界人民称为梵文字母。天城体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国际公认书写梵文的标准字母。天城体,梵文是Devanāgarī,直译是天上的城市。为什么叫天上的城市呢?因为根据文献记载,梵文字母是由创造宇宙之神“大梵天”所创。梵天,即中国人俗称的“四面佛”,佛学名称“大梵天王”。因为是“梵天”所创,所以称为“梵文”。梵文字母是天上的神灵所用的文字,所以又称“天城体”。梵文字母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了一种力量源泉,在印度,人们修炼“瑜珈”的时候常常冥想着梵文字母。念佛教“真言”的时候要求发音正确,因为梵文单词拼写和读音绝对规则,用梵文字母拼写的真言,既能做到即说即所写,又能保持真言的纯正的梵文语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写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选择。印度文字历史,梵天制定的书写格式是,自左向右,横向书写,词与词之间不留空格,一句话从头到尾连续不断地拼写。所以古代书写梵文及抄写印度神圣的《吠陀》等文献的时候,词与词之间是没有空格隔开的,直到近代,正统的“梵文”和“印地文”词与词之间也也是没有空格隔开的,自从现代西方书写格式传入印度后,印度开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词与词之间才用空格隔开,这破坏了梵天所制定的书写格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梵文字母的法力。

  注意:无论是悉昙体梵文,还是天城体梵文,正统的写法都是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隔开,现今有人把梵文人为地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写,这是不正规和不正统的做法。如上图所示,19世纪印度手抄版梵文《梨俱吠陀》,正统的梵文写法在词与词之间是没有空格隔开的。

佛教

  佛教解释:梵天Brahma ,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净、离欲。印度思想将万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创造神,与湿婆( Śiva)、毗湿奴(梵Vişnu )并称为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之三大神。据摩奴法典所载,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头,其一头传为湿婆所毁,余四头,具四手,分别持吠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佛教将其列为色界之初禅天。一般分为三种,即梵众天(梵Brahma -pārişada )、梵辅天(梵Brahma -purohita )与大梵天(梵Mahā -brahman ),总称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统御梵众之人民、梵辅之辅弼臣。

  又通常所称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梵Śikhin )或世主(梵Prajāpati )。按印度古传说,为劫初时,从光音天下生,造作万物,佛教徒认为其与帝释天同为佛教护法神。释尊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下降此世时,梵王为佛之右胁侍,持白拂;或谓是梵天与摩罗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长为一由延半,寿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宫殿,称为梵王宫。密教将其列为十二天之一,守护上方。密教之梵天像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莲花、数珠,左手执军持,作唵字印,乘七鹅车,戴发髻冠。又供养大梵天之修法,称为梵天供。〔大智度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大日经疏卷五、中论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记卷四〕

  梵名Maha^brahma^ -deva ,巴利名同。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梵天、梵王、大梵、梵童子(梵Brahma^ sanam!kuma^ra )、世主天、娑婆世界主(梵Brahma^ saha^m!pati )。音译作摩诃梵、梵摩三钵。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大梵天为梵书时代以来之神格,尔后婆罗门即以大梵天为最尊崇之主神。

  盖于印度梨俱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祈祷主神(梵Brahman!as -pati )为至上神,并视之为宇宙生成之原理。至梵书时代之初,则以生主神(梵Praja^pati )为最高神。未久,兴起梵之崇拜,系由祈祷主神所进化之神格。初时,梵天为生主神之子,其后渐次得势,遂取代生主神之地位,成为创造世界之原理。至奥义书时代,大梵天具有实有(梵satya )、知(梵jn~a^na )、妙乐(梵a^nanda )等三种性质,而为唯一常住独存之绝对原理,此一绝对原理与个人我(梵a^tman )结合,产生‘梵我一如’之说,此乃奥义书之中心思想。至摩诃婆罗多(梵Maha^bha^rata )时代,由于‘一体三分’(梵trimu^rti )思想之兴起,遂以梵天(梵Brahma^ )与毗湿笯(梵Vis!n!u )、湿婆(梵S/iva )二神为同体,其初,梵天位居三尊之首,后则渐居下风。

  于佛教所倡三界之说中,将此等外道之诸天配列于欲、色二界,梵界即位处色界之初禅天,通常有三处与四处之别。三处即大智度论卷九、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等所说之‘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四处则如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所载之‘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三处与四处均总称为梵天。

  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载,大梵天身长为一逾缮那(由旬)半,寿量为一劫半,彼于五中劫独一而居,复经五中劫与众共住,再五中劫又与众别,属初静虑地(初禅天)之中间禅。又阿含及诸大乘经中,常载此王深信佛法、助佛教化等事,每值佛出世,大梵天王必先来请转法轮,手持白拂,于会座参法听受,常以法义与佛问答;后与帝释天同受佛之付嘱,护持国土,而为显密二教所共尊崇。

  密教以梵天为十二天之一,或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列位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东门之南方,身呈白肉色,头戴发髻冠,有四面四臂。据大日经疏卷五载,具四臂之中,右一手持莲花,一手持数珠;左一手执军持,一手作‘唵’字印,此印为修行者之吉祥印。其种子为揬(pra)。据大日经真言藏品所载,其真言为:南摩(皈命)钵罗阇(praja^,一切生)钵多曳(pataye,主)娑缚诃。【杂阿含卷四十四、长阿含卷十四梵

  动经、卷十六坚固经、增一阿含卷十劝请品、大悲经卷一梵天品、大日经卷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大日经疏卷十、玄应音义卷三】

泰国

  与印度不同,梵天信仰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香港、澳门、台湾尤其泰国,得到很大的发挥,在泰国的梵天信仰,华人称之四面佛信仰,据说有保佑人间富贵吉祥的功能,在东南亚地区有非常多信众。

  台湾大梵天像,第一尊是六福客栈老总1984年前从泰国迎回来的,就供奉在饭店后面的空地,供人膜拜,这几年香火鼎盛,24小时都有信徒祈福,梵天有求必应,还愿的花摆满四周,相当显眼。被列为台湾十大祈福名庙之一。地点在台北,位于长春路与松江路交叉路口之六福客栈饭店后面的空地。

  澳门有两座大梵天像: 一座在仔澳门赛马会停车场的旁边;另一座在澳门客运码头附近的国际中心内。

  中国人一般称呼大梵天为“四面佛”,人称“有求必应”佛,该佛有四尊佛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是泰国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对信奉佛教的人来说,到曼谷来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庙不拜神一样,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据说四面佛的灵验超乎寻常,因此,有些游客为了在四面佛前许誓还愿而多次往返泰国,更有许多港台影视明星,年年都来泰国膜拜四面佛,可见四面佛的魅力。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梵文(Brahma)为印度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创造天地之神、众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无边,掌握人间荣华富贵,具备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执之物均有其深长意义:一手持令旗(代表万能法力);一手持佛经(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赐福);一手持明轮(代表消灾、降魔、摧毁烦恼);一手持权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壶(代表解渴、有求必应);一手持念珠(代表轮回);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

  人们在拜四面佛时,通常用鲜花、香烛、木象祭神,或者将麻雀放生,有的则雇几名穿着泰国古代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佛像前随着音乐边歌边舞,意在祭神、谢神或还愿。泰国梵天坛

  梵天在信众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位于泰国曼谷的梵天坛是泰国香火最鼎盛的宗教据点之一,在曼谷市中心爱侣湾的 Ratchadamri 路和 Phloen Chit 路交界,邻近君悦酒店和崇光百货。在此地设立梵天坛的原因,据说是在1956年 Erawan 酒店(君悦酒店前身)兴建之时,发生了一连串的不幸事故,有关方面因此请来了一名法师作法,依其建议供奉梵天,于是乃平安顺利。

  每年有甚多的佛教徒及印度教徒到此膜拜,其中香港人及新加坡人最多。信众相信梵天极为灵验,如果祈求后愿望达成,信徒必须准备祭品再次到此酬神还愿,甚至自己或雇人表演歌舞。

注意事项

  在泰国及东南亚,梵天被认为是仁慈无比的神祇,所以在拜“四面佛”的前天、当天、后天都必须吃素,以表示对动物的仁爱,信众在日常生活中禁止虐待动物。

  著名信众

  香港影星狄波拉、梁朝伟、洪金宝、杜汶泽、谢霆锋等。

  台湾歌手蔡依林、罗志祥、杨丞琳等。

  汉诺塔

  在印度,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不管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有多大,如果考虑一下把64片金片,由一根针上移到另一根针上,并且始终保持上小下大的顺序。这需要多少次移动呢?这里需要递归的方法。假设有n片,移动次数是f(n)。显然f(1)=1,f(2)=3,f(3)=7,且f(k+1)=2*f(k)+1。此后不难证明f(n)=2^n-1。n=64时,

  f(64)= 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假如每秒钟一次,共需多长时间呢?一年大约有 31536926 秒,计算表明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00多亿年,比地球寿命还要长,事实上,世界、梵塔、庙宇和众生都早已经灰飞烟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