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杨枝庵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浙江舟山杨枝庵

浙江舟山杨枝庵

  寺院简介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法雨寺西侧有座杨枝庵,因内立有“杨枝观音碑”而得名。杨枝庵的规模虽不是很大,但依山而筑,气势雄伟。庵内花卉艳丽夺目,庵外古树名木成荫,环境清幽,风景独特,是海内外香游客朝圣进香和游览观光的佳处。

  寺院历史

  杨枝庵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为宁绍参将刘炳文损资,僧如光所建。后清康熙、光绪和民国年间多次续修。1995年重建后的杨枝庵有殿宇六重,大殿、厢房等188间,总建筑面积为6097.73平方米。

浙江舟山杨枝庵

浙江舟山杨枝庵

  寺院景观

  从法雨寺停车场西则沿香云路而行约200米,幽径尽处,有山门隐于密枝茂叶之中,抬头可见额题“杨枝禅林”四个大字,这便是杨枝庵。此庵门前建有石台,上下皆有石阶相连,更显山门巍峨。山门左右置有石狮一对,石狮、石台、石阶,皆系青石所雕。山门内东西各建有一亭,方柱把四方,玄顶翘飞檐,颇有苍劲古朴之风。左侧为碑亭,刻孙中山先生《游普陀山志奇》全文,文风清秀,记中山先生朝山见闻;右侧为钟亭,亭内高悬铜钟一口。

  过了山门,沿阶上行,中有一青石平台,两侧建有厢房,似院似台,房前植青松、翠柏。这就杨枝庵的第二道山门,此时抬头即可见到“三劫余迹”的额题。传说是立在杨枝观音殿后的普陀山镇山三宝之一杨枝观音碑,曾经过三次劫难。

  过了“三劫余迹”院门,即到了天冠殿。此殿为二层厢房式建筑,瓦鳞映金,雕棱画栋,古色古香,两侧各有悬廊与天王殿相接,颇有特色。天王殿内供弥勒尊者金身坐像,坦胸赤足。佛像前题有“大肚能容难容事,开口即笑可笑人”一对联。天王殿后有廊横贯东西,尽处各有一月亮形门洞,西门题“卧养堂”,是普陀山僧侣疗养院;东门题“圆通”通西方接引殿和法雨普同塔。

  再往里行就是杨枝观音殿,此殿重檐歇山。殿内主供净瓶观音立像,高2.35米,慈容含大悲,净水济娑婆。殿后立一石碑,高两米余,外置木框,玻璃围绕镶嵌,护其碑刻。此碑就是普陀山镇山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据《普陀山志》记载,原碑为参将侯继高于万历十五年(1587)植于宝陀寺(即现普济寺)前殿,万历二十六年(1598)因宝陀寺前殿失火,碑损。

浙江舟山杨枝庵

浙江舟山杨枝庵佛像

  寺院现状

  现在立在杨枝观音殿中的杨枝观音碑为宁绍参将刘炳文觅得唐代阎立本绘“杨枝观音图”拓本,请名匠孙良重新勒刻而成。碑正面刻文《杨枝庵记》,背面恭镌唐代阎立本工笔绘声绘色杨枝观音宝像,菩萨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珠冠锦袍,璎珞飘披,袒胸跣足,瑞相壮丽,仪态万方。全图线条流畅自然,优美动人,刻划细腻,刚柔相间,造诣深湛。右上角锥“重刻普陀大士像。募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迄今寺毁,石付祖龙,庙貌鼎建,瞻封无从。旁搜贵遗迹,建以新工。嗟嗟,无色无相,佛性本空;色色相相,佛教斯宏;用斯世世,奉兹靡穷。明万历戊申宁绍参将刘炳文立石于普陀山杨枝庵”。右边中镌“唐阎立本画”五字;左边镌“明定海备倭梁文、台州痒生刘聚福同勒”;右下镌“武林孙良镌”。 据考证,此图是佛教史和绘画史上第一幅单独绘观世音菩萨宝像的图轴,原画已轶,碑刻唯存,更显其珍贵非常。历诸劫难而幸存,更添几分神奇,誉其为普陀镇山之宝,确当之无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