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江津太平禅院
地理位置
重庆太平禅院始建于唐代佛教在大唐时代已达鼎盛时期,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大都是佛教信徒,至武则天时期,更是炽热。据高雄义坚著《中国佛教史》中说:“武氏则天好佛,也曾出家作尼……自执政后,改朝为‘周’,改元‘天授’。武氏曾亲听华严宗贤首大师讲华严大意;又曾请禅宗的神秀、老安、智侁等大师谈禅,而且能够有‘悟’”。又据《中华佛学》第186页记:法藏大师在为武则天讲“十玄门”时,武则天不懂,法藏以殿前金狮作譬喻、从心念、金和和狮子的关系上,反复喻说,百余句话,就使武则天“开悟其旨”。
寺院简介
这些史料说明武则天很好佛学。不巧的是,她的“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四月,她唯一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患了病,御医们补泻兼施,治疗无效,武则天愁眉不展,惫于设朝。忽于梦中见一仙女,绿裳红袖,风采照人,告诉则天说:“汝女之疾,系热阻中焦,瘀积少府,可速往忠州之西,那里有昔年姚皇王庆祝大战胜利而大摆太平宴的太平铺,太平铺的西山中遍地牡丹芍药,此二花之根一名丹皮,一名赤芍,可疗女疾也。”武氏急问:“汝何神耶?”仙女笑曰:“陛下曾击鼓将我贬出洛阳,尚能记否!往事不提也罢,姑念陛下潜心礼佛、素念虔诚,夙缘因果,皆系前定,可速派人往太平取药,以太平之药而治太平公主之疾,公主当太平矣。”武氏一梦醒来,惊喜交集,猛想起去年上苑击鼓赏花,牡丹不发,因责令贬牡丹出洛阳,投梦者盖牡丹仙女也,想至此时,汗如雨下:自念仙女不计朕怨,言可信也。急召内侍宣旨,以八万里加急传递,星夜飞骑蜀川忠州,未七日,药到宫庭,煎服数剂,公主康复如昔。武氏感慨惊惕之余,自信奉佛虔诚乃有牡丹仙女之报,遂下令:“于忠州太平铺之西山建牡丹仙子庙以祀之”。
寺院历史
建庙之举,既是聖旨,士人遂以太平公主之名命为“太平寺”,内建仙子殿、又建公主殿以陪侍。由是丹皮、赤芍一跃而成为中药的凉血、散瘀之珍品,当地山民种植更多,一到阳春三月,绵亘数十里的西山一片花海,形成壮观辉映的山水牡丹。然而那太平寺仙子殿、公主殿,随着历史的沧桑,早已衰落凋零!
天宝十五年(756),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驻骅成都,迎大慈寺无相禅师为皇帝行宫内殿供礼,御供僧人中有英干者(曾在战荒中于成都施粥),奏闻昔年忠州太平铺西山太平寺的故事,无相亦证说此事,并奏闻武则天曾赐名无相入蜀拜师习禅的资州德纯寺为“菩提道场”和武则天所赐“摩纳法衣”等事,玄宗闻奏后,欣然命“改建忠州太平寺,赐名‘太平禅院’,赏田百亩。”从此,太平禅院又光彩辉煌起来,晨钟暮鼓,朝参晚课,皆由当时的凌虚上人主持(凌虚系游方驻锡僧人,属密宗)。梵呗经声,光阴荏苒,一年一度的牡丹芍药争妍,几生几世的岁月蹉跎,花海年年艳,寺庙渐渐衰,迨至宋末元初,经历战荒的烟火涤荡,太平禅院再趋芜落,至明宣德十年(1435),太平禅院毁于火灾。清同治六年(1867年),当地人重建太平寺于太平湖上,至民国初年已香火没落,寺又毁于文革。说起来真有点——往事如烟,月共一轮照今古;生活是梦,书开万卷记盛衰!
在本世纪之初,垫江人乘着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春风,开辟了明月山一带牡丹故里风景区为旅游观光点,建设了“牡丹源”。景区内有翡翠沟、楠竹山,红香寺址,公主峰、恺之峰、双乳峰、罗汉山、百灵山、龙华峰等等,硬化的水泥路蜿蜒通达山顶。暮春三月沿山数十里幻成一遍牡丹世界,北接武安茶山,南迄龙华药乡,山列花阵,花助山娇。掩映于兰天白云之下,挺拔于碧叶翠石之间。晴岚氤氲,晨雾飘渺。风光旖旎、雅气袭人。隐约于花魂鸟梦之中,栢浪松涛之下透出丝丝灵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常言说:名山胜地自有雅人来。又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言确信。
寺院现状
2004年3月,济尘法师的门徒释大慧应邀来垫江讲经期间,看中了这块胜地。于是,调查考证了关于太平寺的轶闻遗址,为弘扬垫江悠久的历史、佛教文化,主张重修太平禅院。
释大慧亲自率领有关人员,在垫江县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下,实地踏勘庙址。初勘庙基时,首选太平寺旧址,然以基弱不堪负重作罢。又选红香寺遗址,因其地形欠佳、兼有红香女与牡丹的流传故事,凄婉美丽、情义感人故不忍占其遗址。最后,决定在华夏牡丹园恺之峰之东奠基。
太平禅院的建筑面积为九千平方米,总投资伍千万元,采取“一次规划,逐年建设”的方案完成。寺内有八堂十殿,外设藏经楼、钟鼓楼。另建济尘法师、清定法师舍利塔各一座。寺内三尊大佛均为缅甸上玉雕刻,最大的一尊佛像高18米,重120余吨。
经过两年的努力,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神秘传奇古寺又与世人见面了!太平禅院背倚明月山,俯瞰太平、九龙、五洞、鹤游一带,天涯风物,万象入眸。蓝天白云下矗立起碧瓦红墙、金辉交映;苍松翠柏间掩映着黄杉红袖、人竞风流。殿宇飞簷、挺拔于湖光山色之中;楼塔比翼、屹立于雨幕晴岚之外。紫陌红尘齐飞,云纱雾帐并列。更兼月朗星稀之夜,万家灯火尽落峰前。四处禅机,一片空灵!万花丛中闻暮鼓,牡丹源里传晨钟。霞光流彩,瑞气氤氲。重辉的太平禅院,是明月山牡丹源胜境中升起的一颗明珠,那耀眼的华芒,把姚皇王的太平宴、顾恺之的牡丹画、牡丹仙子的梦、武则天的诏谕、唐玄宗的敕令都跨越时空而高度浓缩、融入了花海丛林的佛光普照。既是历史、又是现实;既有诗歌的神韵,又有彩画的风情,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绝佳妙境。下面摘录寺内几幅对联,以供赏读:四大皆空,几杵疏钟窗外雨;一尘不染,半帘残月梦中人。
灯火辉煌,梵呗经声传佛旨;牡丹焕彩,山光水色隐禅机。
释迦佛祖渡众生,大慈莲座觉圆承。
慧通四方尘缘尽,师尊百代继古风。
西山庙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凤山(别称西山)东麓,本名关帝庙,因建在顺德县城西山(凤山)麓上,群众习呼为“西山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成。全庙依山构筑,历经重修扩建,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占地4800平方米。
玉台寺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北郊圭峰山山腰,始建于汉朝,是广东四大佛教寺庙之一,后日军入侵时被毁,于1986年修复,现佛殿金碧辉煌,香火鼎盛,长年不衰。玉台寺内还有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唯一的喇嘛塔和明代白石塔。
六祖惠能寺位于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惠能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
莲开净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市南郊一公里处、浈江河畔,风景优美、环境清幽,花树环绕,百花飘香,殿堂雄伟庄严,近小城而不喧,居尘寰而不染,是一处修行学习的好道场,也是粤北较大的尼众丛林之一。
佛山南海观音寺 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牛牯岗上建有 南海观音庙 ,距今已超过一千年了,周围群众十分信奉。随着时间的推移,千年来兵战动乱,观音庙屡建屡毁。到了清朝只余残垣断壁
深圳弘法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位于市东郊素有深圳绿色心肺之称的梧桐山麓,背靠着峦峰迭翠的梧桐山,面临碧波荡漾的仙湖水,坐东南,朝西北,依山拾级而建。
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
洛阳白马寺 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
福建鲤城承天寺 地理位置 承天 寺 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 寺院 简介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建筑规模却越来越大,与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