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太平教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杨浦太平教寺

  太平教寺,位于今兰州路373号。始建于北宋,为区境最早的佛寺。

  寺院简介

  寺庙初建,地域广阔。四界范围约在今兰州路、齐齐哈尔路、丹阳路、龙江路之间。寺全盛时,山门宽敞,旗斗交耸,殿宇巍峨,黄墙环抱。殿共三进,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另有阎王殿。殿后为僧寮,寺后有马厩。旁有僧田和僧众墓地,建有僧众骨灰砖塔一座。寺内多植银杏,大雄宝殿之后3棵,民国时期大的一棵需3人合抱,寺后沿浜有20多棵。

  寺全盛时,有僧众100多人。清末民初,颓象已露,僧众星散,寺中仅留二三名出家人。但香火不断,每逢佛教节日或农历初一、十五香期,善男信女朝拜者甚众。暮春三月,乡民迎神赛会,城乡民众,纷至沓来,绵延数里,十分热闹。后租界当局以妨碍交通为由,禁止举行。

  寺院历史

  据明弘治《上海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976~983年)年间,僧及操舟云游,一夜停泊范家浜,听到芦苇丛中有钟鼓声,怀疑出于佛寺,前往察访,未见寺庙,掘地得一铁佛,于是建寺。寺以宋太宗年号命名。因西华亭(今松江)已有太平禅寺,故俗称“东太平”,属禅宗临济宗

  建寺以来,屡遭兵灾。明时,废于兵,僧秋堂重建,并归并致思、华严、圆通、普明四庵。后又废,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再废,嘉庆六年(1801年)募建。又废,光绪二十四年僧浩州募修。民国21年(1932年)重修大殿。这时,山门、头殿已废。后因管理不善以至香火寥落,财力日蹙。于是以典租庙屋、土地为生。本世纪40年代末,寺庙颓败。1958年,居民委员会在庙中办食堂,菩萨由市佛教协会搬走,庙遂废。

  寺院景观

  1990年,该寺仅留大殿躯壳一座,被第九煤球厂租用作仓库。殿四周,棚屋连片。寺内银杏,由于乏人保护,先后枯死。但殿宇飞角重檐,仍依稀可辨。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