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名刹潮阳灵山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灵山护国禅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约二十五公里的铜盂镇小北山南麓(地名塔口山),岗阜环抱、绿树环绕、环境幽雅,地理形势得天独厚,向有“九龙入首,狮象对峙”之称。寺院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素以“道迹贤踪”饮誉寰海,乃入潮各界人士礼佛旅游必登之名胜,系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首批汉传佛教寺院对外开放点,为粤东重点名刹之一。

  灵山古寺,于唐贞元七年(791)由高僧大颠倡建,并比之为西天之灵鹫岭而命名“灵山”。

  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阻宪宗皇帝迎请佛骨,获罪而被贬为潮州刺史,闻师禅风,三书致意,后“召至州郡,与语异之”;大颠应机随照,辩才无碍。韩愈赞其“颇聪明,识道理”, “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当其祀神海上,每造其庐;及后韩愈移任江西袁州刺史,特登山面辞大颠,并留衣示别。尔后,大颠特于赠衣处建留衣亭以志其诚。自此大颠声名远播,灵山宝刹因僧儒互访,佳话流传而驰名遐迩。

  自唐宋以降,历代帝王、官绅黎庶,重以韩文公之流风余韵,均乐予保护葺修;四海缁素,善信贤达,钦仰颠师之道范禅风,多来朝礼参学;南北词客骚人,时会于此,览物兴怀,各抒衷臆,吟诗泼墨,为寺增色,并荟萃为潮汕历史文化之奇葩,成为古潮州“海滨邹鲁”之重要标志。

  据地方志乘考知:唐长庆二年(822)穆宗赐额灵山为“护国禅院”;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敕赐新译藏经一部,共二百七十八卷(一说280卷),其年僧觉然重修古寺;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诏改灵山为“开善禅院”;宋景佑元年(1034)潮邑进士许申撰《敕赐灵山开善祥院之记》,述寺胜概,碑刻尚存;宋高宗钦准潮邑名贤王大宝奏请灵山为“祝圣万寿山”,并敕赐其勒石寺中(已佚)。元、明以后,代有废兴。清康熙辛巳至丙戍年间(1701—1706),县令彭象升倡延高僧信如重兴古刹,复兴颠祖道场。

  1952年,名僧宽监、又宗复率众重兴古刹;十年文革期间,僧逐山空,一派荒芜。1979年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僧众归寺;二年后,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支持下,历经释又成,定根、新曦、明光、心印、光辉(现任)等方丈主持重兴,在清代建制基础上扩建为现在的规模,千年古刹,旧貌变新颜。

  舌镜塔、留衣亭、拔木坞、写经台、祝圣碑、开善藏、白石槽和千丛果,自来称为灵山八景,并各以其神奇传说引人入胜。已于1996年前后分期修复,迎迓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礼。此外,1991年于寺后峰谷创建千佛宝塔,益增古刹胜概;寺前树龄逾五百年的古甘棠树上的连理枝,大颠祖堂侧壁上(即信兰厅)信如和尚手植的奇异信兰等,也是游人低回品赏景点。

  近十年来,承蒙社会贤达和信施檀越慷慨捐资,先后建成气势恢弘壮观的新山门,大颠祖师纪念堂和去年初落成的上客堂(即方丈楼),使灵山古刹更具庄严的气势和风采;另外还于2000年成功举办传授三坛大戒活动。

  纵观今日灵山,杰阁高楼,屏山面湖;宝塔牌坊,凌空标胜;幽岭沐舜日,黎庶乐尧天:欣宗教政策落实之伟力,庆道迹贤踪之源远流长。1986年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寺考察,曾慨然咏叹曰: “十载人人又火书,而今实证复何如?一亭一塔千秋对,海客如云德不孤!”

  登古刹,览胜景,踏道迹,寻贤踪之十方信众游子,岂无同感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