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善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城北6公里嵩山南麓积翠峰下。该寺原为魏孝文帝(471~499年)离宫,正光元年(520年)复建閑居寺。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钢佛像于寺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五代时于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

  会善寺坐北向南。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券门,明间门券上嵌长方形横匾书“会善寺”3字,内供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赠。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铁钟1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大雄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

  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僧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毁于五代,尚存唐代残石柱2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西南和东南有清代砖塔5座。

  寺内现存的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一座。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